关于校园霸凌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31 20:47:17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日前,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发文者是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该文称孩子在校因被同学扔厕所垃圾筐,患上中度焦虑、重度抑郁。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与所引发的热烈讨论,使校园霸凌、校园暴力话题再次回到风口浪尖。[1]
近年来,随着各种校园霸凌行为见诸报端,校园霸凌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霸凌现象的高密度关注似乎并没有阻挡它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花季少年因霸凌行为这一不和谐的校园隐患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
校园暴力现象呈现恶化趋势,虽然已引起公众热点关注,但不少人仍存在认识偏差,甚至有校园暴力”事故化”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青少年蓝皮书报告网络暴力已悄然成为中国校园暴力的新兴形式。[4]我们如何结合实际,为政府、学校、家庭提供科学可行、针对性强的预警方案还需要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消除校园霸凌现象,给予校园中孩子一个安全、积极向上的环境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文献综述
我国有关研究中学校园霸凌行为的论著还很少见,对中学校园霸凌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校园霸凌”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61篇。笔者整理后发现,前人有关校园霸凌现象的研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述评: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霸凌
霸凌(Bullying)指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身体、心理造成困扰,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5]
2、校园霸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