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产业链能力评价文献综述
2020-04-14 15:30:32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仍处于传统模式,属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建筑标准化程度落后、产业集成水平低。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完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重点调控产业链整合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拟应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建筑工业化产业链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目标:分析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寻找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综合考虑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作为评价建筑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依据。本文希望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条件和整合行为等多个维度分析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对健全建筑工业化的产业链研究根本具备全面重大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Kim(2006a)研究了产业链整合水平与企业能力和产业链运行能力的关 系,成效显示整合水平越高,企业间资本的分享就会消沉企业对产业链运营能 力的需求,从而导致供应链成员企业对焦点企业的依赖度消沉。RobertAgren等(2014)认为建筑工业化的提出到成熟需要经历“早期预制生产、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空间框架系统建造以及信息 化集成化生产”五个阶段。英国学者P. Dadhich, A. Genovese, N. Kumar, A.Acquaye (2015)讨论了改善供应链环境绩效的必要性, 研究评估了供应链的碳排放,并分析了多个干预措施试图开发可持续的供应链。并引入逆向物流和交叉对接等物流原则,可以进一步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内学者韩言虎及罗福周(2017)以产业链作为理论工具,界定了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内涵,并假设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用理论模型加以验证。重庆邮电大学学者高洁和肖光杰(2017)在总结产业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化住宅产业链内涵的界定分析,从产品链、价值链、供需链、技术链、空间链五个角度对建筑工业化背景下住宅产业链的本质进行研究,为产业链的整合理论打下基础。学者黄恒振(2017)将目光着眼于建筑构部件生产方面,他的研究涵盖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即构配件本身质量和设计问题、构部件生产企业协调问题、构部件生产产业链完善问题。通过三方面的研究,他提出应从构部件形成机理和建筑产业化角度入手来消解目前工业化产业链的瓶颈。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研究已经非常全面,而大部分学者都只研究了形成、发展及产业链整合问题,并未研究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能力评价,因此本文将建立量化模型研究产业链能力,并通过实例对于计算模型进行验证。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本文共分为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