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30:29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增长,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和降低地方债务的双重压力。在传统模式下,公共项目的建设基本由国家政府投资,但随着基础设施领域的增大,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来维持各种项目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加快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 PPP 模式的尝试,20 多年的发展,也使得 PPP 模式在中国基础领域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PPP落地项目总数不断增加,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势头高涨,规模相当可观。国家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广和支持PPP模式的发展,如《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 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 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6】92 号)等。在此背景下,PPP项目绩效问题成为现阶段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的问题。要反映PPP项目真实的执行情况、评价项目的实际效益、实现项目最终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对PPP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因此,如何对PPP项目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对PPP 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根据4E原则、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PPP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出发,构建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PPP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实例验证其可行性,为政府相关部门对PPP 项目从项目识别到运营阶段的真实绩效提供参考,提高我国PPP 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PPP项目绩效方面,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较为成熟,但大多集中在项目前期的物有所值评价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平衡计分卡(BSC)、项目成熟度模型、KPI 等。如:基于标杆管理模型,Lawrence 对澳大利亚的八种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进行分析;Yin 则结合传统的项目绩效评价,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进而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型;Low C, Hulls D 等人通过对苏格兰多个 PPP 项目进行调查分析项目绩效结果的不同,构建了基于采购、设计和建设、运营绩效、资金价值四个维度的指标。
相比较而言,我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如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绩效评价系统不完善、评价主体不健全、评价管理工具缺乏、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等。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章磊等认为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因为绩效评价指标关系到绩效评价活动的实质性开展,并对评价对象绩效的改进提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影响。胡芳提出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绩效评价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展开;杜鑫昱等则从投入、过程、产出角度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评价领域,由于我国学者近些年才开始研究,且研究较少,方法也比较集中。冯博、索玮岚等从指标间的关联度出发,通过多模糊语言信息的转化分析,将指标体系划分成交互性协同和互补性协同两个维度,构建考虑多指标模糊关联的评价方法;王婷静等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构建了从六个维度划分成具有四层次结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王玉梅、严丹良从 PPP 项目目标出发,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PPP项目绩效评价尚未形成体系,有待改进。因此,本文准备对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进行探究,完善绩效评价对象,结合4E原则,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PPP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1章,绪论。本章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出本研究的价值;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