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土木建筑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正文

苏州塘北小区纯地下车库设计开题报告

 2020-04-14 17:25: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地上空间的越来越紧迫,人们开始把视线对准了地下。高速公路、水电、城市地铁、铁路、矿山、国防建设、市政通道及地下商场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大量的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室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工程概况

苏州中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苏州市塘北小区A区地块新建住宅楼。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北,老机场路南约1Km,场地南北两侧为道经独墅湖的河道,东侧为独墅湖,西侧为通达路。拟建小区由15幢6~11层住宅楼(建筑编号分别为N01~N06、S01~S09,均设置一层地下室)、1幢单层会所和2个纯地下车库组成;其中纯地下车库部位另设置3个地下变电所;住宅楼地下室与纯地下车库不相通。设计#177;0.000相当于1985国家基准高程3.50m。住宅楼为剪力墙或短肢剪力墙结构,拟采用桩筏基础,基底荷载约为180~240KN/m2;会所为框架结构,拟采用独立柱基或柱下条形基础,荷载不详;纯地下车库为补偿式,设计基础底标高为#177;0.000以下5.0m(即1985国家高程-1.50m),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1500~2000KN,拟采用片筏基础;另附设垃圾点及煤气调压站各1个,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本工程由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二、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岩土层分布

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通达路东侧,紧邻独墅湖,南北两侧为通往金鸡湖的河道。隶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冲湖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水系发育。场地原为农田、水生作物田、水塘及民房,勘探期间农田已抛荒,民房均已拆除,场地中部一条南北走向宽约4m的废弃小道,为道渣回填(根据钻探揭示,其夹有较大的石块);场地中东部即N06和S03之间有一条河道,其北岸为有一定厚度的砖砌体驳岸,局部为块石砌体(可能为原沿河民房的承重墙),场地西南部的水塘的水面标高为1.23m(2006年1月16日),水深达1.0 m,场地西北部的低洼地有积水,其水面标高为1.44m(2006年1月16日),水深达0.5 m。勘探期间测得各勘探孔孔口高程在0.73~2.48m之间。

(1)淤泥:

灰黑色,流塑。富含有机质,为新近河塘底淤积浮泥。层厚0.30~1.00m,层底标高-0.74~0.84m。该土层场地内仅分布水塘底部,压缩性极高,强度极低。

(1)素填土:

灰黄色,松软。含植物根茎,局部夹有砖石碎块。该土层场地内除水塘部位外均有分布,层厚0.30~3.00m,层底标高-0.83~1.57m,压缩性不均且偏高,强度低。

(2)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质较纯,含少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在1.17~5.24%,见测试报告)。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90~5.40m,层底标高-4.69~-1.00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0.24MPa,压缩性高,强度低。

(3)粘土:

黄褐色,局部顶部呈暗绿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条纹。刀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0.50~3.20m,层底标高-6.33~-3.26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50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偏高。

(4)1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夹青灰色条纹,底部夹薄层状粉土。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土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20~3.30m,层底标高-7.37~-4.4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00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4)2粉土:

灰黄色,很湿,中密。见石英、云母碎屑,局部夹少量薄层状粉质粘土。刀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土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30~3.80m,层底标高-9.36~-5.9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4.42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平均值N=9.9击,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5)粉质粘土:

灰色,软~流塑。局部夹少量薄层粉土。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30~7.70m,层底标高-14.41~-8.20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0.69MPa,压缩性中等偏高,强度偏低。

(6)1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软塑为主。层理发育,夹较多薄层粉土,局部呈”千层饼”状,夹层较多时呈流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缓慢,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中等偏低。该层场地内多有分布,层厚1.20~5.00m,层底标高-15.28~-11.31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05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一般。

(6)2粉土:灰色,湿,中密。含云母碎片。刀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场地内大多有分布,层厚0.50~4.60m,层底标高-17.68~-13.0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5.27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平均值N=11.2击,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7)粉质粘土:

灰色,软~流塑。局部夹少量薄层粉土,夹层较多时呈流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5.70~10.60m,层底标高-24.30~-19.87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0.75MPa,压缩性中等偏高,强度偏低。

(8)1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软塑为主。层理发育,夹较多薄层粉土,多呈”千层饼”状,局部为粉土。刀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缓慢,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中等偏低。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00~5.00m,层底标高-26.86~-22.2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73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8)2粉质粘土:

灰色,软~流塑。夹薄层粉土,夹层较多时呈流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0~4.00m,层底标高-27.37~-24.96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04MPa,压缩性中等,局部中等偏高,强度偏低。

(8)3粉质粘土:

灰色,软~流塑。层理发育,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缓慢,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90~4.00m,层底标高-30.47~-27.65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21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9)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5.70~10.70m,层底标高-39.83~-35.18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0.99MPa。压缩性中等偏高~高,强度偏低。

(10)粉质粘土:

灰色,软~流塑。层理发育,呈互层状。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50~6.20m,层底标高-43.23~-39.00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45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11)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中上部夹薄层状粉土,局部夹层较多。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4.70~9.40m,层底标高-51.17~-45.4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24MPa。压缩性中等偏高,强度偏低。

(12)粉质粘土:

灰~灰绿色,可塑。质较纯,局部粉粒含量偏高。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局部有分布,层厚1.00~3.00m,层底标高-51.20~-46.4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06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

(13)1粘土:

灰绿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均质致密状。刀切面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场地内局部有分布,层厚1.00~3.00m,层底标高-52.81~-49.04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71MPa。压缩性中等,强度良好。

(13)2粉质粘土:

灰绿色,可塑。较致密,夹少量薄层粉砂或砂土。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00~6.20m,层底标高-56.81~-48.56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93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偏高。

(14)粉砂:

灰色,很湿,密实。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该层场地内仅J8、J14孔揭示,层厚1.00~6.20m,层底标高-57.67~-50.83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8.70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平均值N=44.8击,压缩性中等偏低,强度中高。

(15)粉质粘土:

灰绿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氧化斑点,较均质致密,下部夹少量薄层粉土。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仅控制性孔揭示,最大控制厚度6.50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73MPa。压缩性中等,强度中高。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如表 1:

表 1. 承载力特征值表

序号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按CK、φK值计算值

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值

按双桥静力触探确定值

按单桥静力触探确定值

按物理指标经验值

综合确定(供设计使用)

 

 

71

72

67

65

72

 

46

51

60

50

276

208

196

224

218

180

④1

151

194

134

141

172

150

④2

200

 

157

163

147

140

114

114

113

130

106

100

⑥1

131

151

111

134

124

120

⑥2

185

 

172

187

154

150

112

109

121

122

114

100

⑧1

146

169

162

 

132

130

⑧2

110

120

106

 

116

110

⑧3

134

199

142

 

122

140

103

116

115

 

105

110

132

192

153

 

 

140

115

144

137

 

105

140

192

168

189

 

224

160

⒀1

263

249

215

 

236

200

⒀2

185

279

216

 

215

180

198

233

208

 

 

200

170

184

282

 

207

200

三、基础设计方案

由于拟建地下结构场地面积较大,需要较大基础底面积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并且条形基础具有刚度大的优点,可以调整地基的不均与变形和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另外,筏板基础可以满足地下室设置连续底板的功能要求。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优点。综上所述该地下结构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四、地下结构设计计算步骤

4.1、地基设计方法

由于该工程是纯地下结构,并不需要设置桩基础。地基选用的是较简便的柱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250 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

(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1的规定;

图1: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平面尺寸

(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4.2 地下结构计算:

4.2.1 荷载类型

(1)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力、土压力、预应力。

(2)可变荷载: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设备荷载。

(3)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冲击力等。

本设计考虑最不利情况的组合,静载 活载。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1.35(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1.4.

4.2.2 地下室外墙计算

(1)地下室外墙内力及配筋计算

说明:计算外墙根部裂缝时,采用上端简支和上端固支两种计算模型,根部弯矩取两种计算模型的平均值。

包括:上端简支几何数据及计算参数、内力及配筋。

(2)外墙配筋

由弯矩设计值 M 求配筋面积As

计算结果:

受压区高度:

最小配筋率:

(3)外墙裂缝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 ,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规范 8.1.2-4)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按下列公式计

算:

受弯:(混凝土规范 8.1.3-3)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按混凝土规范式8.1.2-2计算:

最大裂缝宽度按混凝土规范式8.1.2-1计算:

3、地下室负一层顶板计算

(1)按单向板考虑

(2)双向板设计

分别考虑x和y方向的跨中弯矩,并进行配筋;分别考虑x和y方向的支座弯矩,并配筋。

4、地下室顶板计算

相关计算同负一层顶板类似。

5、地下室框架计算

某一榀框架可利用 PK计算,其主要步骤如下:

(1)、执行 PMCAD主菜单4,形成 PK文件

(2)、执行 PK主菜单1,PK数据交互输入和数检

(3)、执行 PK主菜单 2,框、排架结构计算

(4)、执行 PK主菜单 3,框架绘图

6、地下室整体抗浮计算

(1)确定抗浮水位,计算浮力

(2)计算抗浮荷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