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剖面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2 22:22:36
全文总字数:286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使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城郊蔬菜地,高度集约化的蔬菜生产过程中农用化学品过量使用和污水灌溉现象,更加剧了其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而致使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危害到人体健康 (陈峰等, 2008)。菜地是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农田土壤,尤其是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逐步普及,设施蔬菜地的质量演变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李树辉等, 2010)。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蔬菜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地纷纷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标准来检验蔬菜是否达标,重金属被列入该类标准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 (夏凤英等, 2011)。
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设施蔬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南京市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剖面分布规律,可为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南京市城郊蔬菜地的规划布局,保障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有序合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禽粪便和含钙镁磷肥等成分的复合肥中均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元素,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这类肥料可能是引起蔬菜大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董志超等, 2018)。有研究表明,中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污染区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总超标种植面积的80%以上,蔬菜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也十分严重 (孙波, 2003; 徐应明, 2003)。具有10年以上污灌历史的菜地土壤cu、zn、cd的累积现象突出 (mapanda et al., 2005)。已有研究表明,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城郊零散菜地土壤和蔬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丁爱芳等, 2003)。但已有研究大多只针对某些特定功能区域内的少数零散菜地开展,有关南京市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以南京市不同行政区内(雨花台区、栖霞区、建邺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等)的典型设施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京市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剖面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2、土壤重金属的剖面分布规律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试验方案:在南京市不同行政区内(雨花台区、栖霞区、建邺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等)选择典型设施蔬菜地样点,在菜地清棚且土壤尚未耕翻时采用网格法和s形采样法多点采集表层混合土壤样品,采样深度为0~20 cm。同时,视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样点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样深度分别为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样品采集后风干过10目和100目筛备用,同时采集不同种类的蔬菜样品,分析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
测定项目: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cu、cd、pb、zn含量。
进度安排:2018.5—2018.9 样品分析
4. 参考文献
[1] culbard e b, thornton i, watt j, et al. metal contamination in british suburban dusts an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88, 17: 226-234.[2] 曾希柏, 李莲芳, 梅旭荣. 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2507-2517.[3] 孙波, 周生路, 赵其国. 基于空间变异分析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2):248-251.[4] mapanda f, mangwayana e n, nyamangara j, et al. the effect of long-term irrigation using wastewater on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soils under vegetables in harare, zimbabwe.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5, 107: 151-165.[5] 房世波, 潘剑君, 成杰民, 等.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土壤与环境, 2002, 11(4):339-342.[6] 夏凤英, 李政一, 杨阳. 南京市郊设施蔬菜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2):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