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理工学类 > 自动化 > 正文

RTCM 3.2数据报文采集及解码器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2020-04-14 22:20:10  

1.目的及意义

1.1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发展、美国GPS的现代化以及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盟的GALILEO的蓬勃发展,差分GNSS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定位精度高、全天候测量、高效率测量、用途广、易操作、低成本以及省时省工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为了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精度而提高的,虽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不断提高,但是仅仅依靠卫星导航无法满足无人驾驶以及车联网的定位需求。通过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以将车辆的定位精度提高到动态厘米级,将其应用于车辆定位中可以大大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实现车道级定位,进而实现无人驾驶和车辆的智能网联化。论文基于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提出,将千寻位置发送的符合RTCM3.2数据格式的差分信息进行采集和解码显示,为下一步研制差分基站以及差分GPS接收机提供数据源和基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4年,美国GPS系统初步建立,为了满足其服务需求,1985年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第104专业委员会推出了RTCMV1.0标准格式的建议文件,该版本主要描述了GPS系统差分信息。在早期差分GPS系统应用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RTCMV2.0标准格式公布;2004年,RTCMV3.0标准格式公布;2006年,RTCMV3.1标准格式公布;2013年2月,最新版本RTCMV3.2标准格式公布。RTCM3.2的制定和修订,不仅弥补了之前版本中结构设计上存在的明显缺陷,还增加和扩展了多种网络RTK信息,定义了包含GPS、GLONASS、GALILEO和BDS的多信号信息组(MultipleSignal Message, MSM),拓宽了RTCM的应用领域。尤其值得强调的是MSM电文组可以对北斗系统提供支持,这对北斗高精度差分定位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2年,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首次被美国著名的天宝公司研究成功,在美国的带领下,GPS测量技术被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日前,美国的科研人员研发了一款名叫“GRID”的专门GPS信号接收器,它可以从低成本的天线中提取可进行高精度定位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但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这款GPS信号接收器只在一些大型设备中得到了成功的试用。

1994年,我国也首次引进了RTK测量技术,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很快便被广泛应用在了各行各业中。201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陈振等人分析了RTCMV3.1和RTCMV3.2两种格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3.2版本标准格式的相关应用情况。2015年,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的于晓东等人完成了RTCMV3.2的解码研究,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解码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近几年,国内不少科研人员针对智能手机定位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有的定位精度较高的移动智能终端主要分为2种:第一种是不直接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本身卫星导航芯片API而是采用了蓝牙模块与手机进行通讯,外接串口,输入设置的高精度板卡和天线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结算;第二种是直接使用移动智能卫星导航芯片API输出原始信息进行定位的差分技术。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RTCM3.2数据采集和解码软件编程实现。通过编码实现本地GPS数据的上传,得到千寻位置的RTCM3.2差分数据报文实现对本地GPS数据的修正,将原始GPS数据和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二)研究的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