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检测仪表的设计与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6 20:23:2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维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很多大的影响。
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都存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问题。
目前已知的PM2.5健康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特别是它们的物理化学行为、形成与污染机制、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研究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我国是燃煤大国,颗粒物的污染严重,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基础研究以及控制技术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是我国科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主要针对城市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形成过程、以及其实验采集,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根据普遍适用的源解析模型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源解析计算,首先把着眼点由排放源转到了受体(即受污染源影响的某一局部大气环境),通过分析在受体采集的颗粒物的样品推断颗粒物的来源,随后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环境和源样品的化学或显微分析确定各类污染源对受体贡献值;另一方面从实验角度,摸索采集和分析大气中颗粒物的方法,采用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TSP-PM10-PM2.5颗粒物采样器,将采集到的样本通过ICP的分析,定性的描述了TSP、PM10、PM2.5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提出经济有效地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标准和相应的环保法规奠定基础。
最后,由城市大气中的来源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尤以燃烧后的排放尘为重。
因此,我们后续的工作将围绕燃烧源所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