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理工学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正文

对冲火焰碳烟和燃烧中间产物实验测量平台设计开题报告

 2020-03-23 09:30: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燃料使用。不管是烧菜用的天然气,还是车辆消耗的汽油,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碳烟是碳氢化合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碳烟颗粒。碳烟的生成机理非常复杂,其结构属于无定形碳,粒径分布较宽。从不足1μm到100μm。10μm以下的微粒会悬浮在大气中,而且停留时间很长[2]。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碳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着不利的影响[3]。特别是纳米级的碳烟颗粒非常危险。因为它们能够穿透人体的肺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碳烟的排放也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碳烟是一种吸光性物质,可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它在大气中留存时间为数日至几周,因而可产生区域增温效应。因此,对实际燃烧装置的烟尘排放的基本认识和控制至关重要。此外,人们还知道,通过改变极地地区的地表反射率,碳烟对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13]。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烟与严重的颗粒物(pm2.5)污染有关,这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14]。在这种背景下,燃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实际燃烧装置中开发控制碳烟排放的新技术变得极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碳氢化合物形成的碳烟形成途径,从而引起对碳烟的基本燃烧研究。以前的研究表明,煤烟的形成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燃料结构,火焰温度,压力和燃料稀释。其中,燃料结构的影响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实际相关的烃燃料的化学复杂性和组分变化。特别是在扩散火焰中,随着芳烃、烷烃、烯烃和烷烃的顺序,逐渐减少的煤烟倾向的顺序[13]

由于在内燃机中研究碳烟的生成较为困难,无法避免许多影响因素,难以控制实验量、难以测量结果,且由于气流的存在,极大的影响生成的碳烟的测量准确度,所以实验室使用准一维对冲火焰来模拟实际情况,目前主要采用准一维对冲火焰实验平台来研究的燃料的碳烟生成倾向;气体的流速(待研究燃料)采用以活塞为驱动的正位移流量计标定的热流质量流量控制器来控制;使用平面激光诱导的白炽(lii)技术[12]将火焰的碳烟体积分数量化,利用激光加热的烟灰粒子的黑体辐射作为其浓度的指示物[14]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燃料分子结构的相关性的调查,燃料类型是控制碳烟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这一趋势尤为重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系统比较各种燃料中碳烟的特性,有助于识别重要的反应途径,从而导致碳烟的前体成为一类燃料。另一方面,个别燃料组件的碳烟倾向的实用知识也可以在评估和设计燃料的过程中找到应用,增加分子的复杂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题目属于设计类题目。准一维对冲火焰实验平台是基础燃烧学研究(如碳烟生成)的重要研究平台。此论文是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结合实际应用现状后,设计对冲火焰碳烟生成的光学诊断测试平台,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设计结果经行结构分析,优化设计。实验中主要测量了各种1-烯烃燃料在大气压力下的多环芳烃和碳烟的形成趋势,并建立动力学建模,对不同燃料碳烟的形成趋势进行比较。大致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如下:

(1)了解碳烟研究的科学意义和研究方法;了解碳烟光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 solidworks 等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冲火焰燃烧器结构设计、激光设备光学元器件流量计gc/ms 等实验测量设备的认知和建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周 次(时间)

工 作 内 容

2018.1.9-2018.1.13

学生选题,教师确定指导人选,确定选题志愿、校内搜集资料、消化资料。

1-2(2.22~3.4)

赴校外实习、搜集设计资料,并整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3(3.6~3.10)

提交实习报告书;查阅参考文献,文献检索摘要。

4(3.13~3.20)

提交文献检索摘要;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网上提交开题报告;整理论文提纲、设计概要。

5~ 6(3.20 ~ 3.31)

进行外文翻译,并完成网上提交外文翻译译文。

7~ 8(4.3~ 4.14)

绘图。

9 ~ 11(4.17~ 5.5)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类)。

12(5.8 ~ 5.12)

完成绘图,并完成网上提交毕业设计说明书

13(5.15 ~ 5.19)

提交书面答辩申请,并作答辩准备。

14(5.22~ 5.26)

教师网上完成审阅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类和(图纸),院系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并于答辩前1~ 3日予以公示。

15(5.29~ 6.2)

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王子豪,张易阳,李水清,张惠婷.对冲滞止面纳米颗粒输运的在线诊断与计算[j].北京: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38(08):1795-1799.

[2] 吴宁,李水清,姚强,罗忠敬.对冲扩散火焰中单颗粒煤着火瞬态模型[j].北京: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22(01):15-19.

[3] 吴宁,宗毅晨,李水清,姚强,罗忠敬.对冲火焰中煤粉着火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36(01):224-227.

[4] 于维铭 ,钟北京,袁振,王治国.异辛烷/空气对冲火焰实验与计算分析[j].北京:推进技术 2014,35(01):70-7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