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区域智能公路交通系统的构建开题报告
2020-05-02 17:08: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论文的目的: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市城市圈内交通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公路交通系统承载量有限,难以承担城市圈的交通运输任务,发展智能公路交通系统迫在眉睫。因此,在结合当代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管理学原理,合理规划现有的交通系统基础之上,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交通系统的调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计算机等技术对公路系统的信息管理做出优化,发展智能公路交通系统,缓解武汉市城市圈的公路交通压力,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武汉市及周边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乃本文的最终目的。
论文的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
(1)理论基础阐述。阐述智能交通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城市圈公路交通的发展,探讨武汉城市圈区域智能公路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结合武汉市城市圈公路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武汉市城市圈公路交通系统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 				 18~19 (2018.1.2~2018.1.12)  | 							 毕业实习  | 		
| 				 19~20 (2018.1.9~2018.1.22)  | 							 分组、确定选题、资料收集。  | 		
| 				 1 (2018.2.26~2018.3.2)  | 							 外文文献翻译及消化资料,撰写文献检索摘要、文献综述初稿及开题报告初稿。  | 		
| 				 2(2018.3.5~ 2018.3.9)  | 							 分组进行开题讨论,修改开题报告;提交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  | 		
| 				 3~5(2018.3.12~ 2018.3.30)  | 							 完成并提交外文翻译译文、文献检索摘要、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 		
| 				 6~10(2018.4.2~2018.5.4)  | 							 撰写论文,提交中期审查报告。  | 		
| 				 11~13(2018.5.7~2018.5.25)  | 							 论文修改,网上查重,审查通过并打印,提交所有毕业论文资料。  | 		
| 				 14~15(2018.5.28~2018.6.8)  | 							 学生提出答辩申请,并作答辩准备;教师审阅论文,并审查答辩资格。  | 		
| 				 16(2018.6.11~2018.6.15)  | 							 参加答辩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闻淑芳,饶泓.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思考[j].科技广场,2005(02):114-117.
[2]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01):6-19.
[3]马延敏,陈志辉,罗扬兴.武汉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系统集成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04):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