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2021-04-12 21:11:15
摘 要
关键词:工业发展;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目录
一、绪论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
(二)国内外宏观经济评价研究综述4
1.国外研究综述4
2.国内研究综述4
二、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因素5
(一)缺乏具有稳定政策意义的工业发展战略5
(二)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5
(三)营销手段落后,宣传力度不够6
(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6
三、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分析7
(一)中国工业经济的指标体系7
(二)中国工业经济效益中存在的问题8
1.发展方式依旧粗放8
2.内部结构失衡9
3.污染严重,生态脆弱10
四、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10
(一)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10
(二)调整产业结构12
1.完善产业政策12
2.产业结构调整对策13
(三)建设生态化工业14
(四)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企业改革14
(五)稳定传统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5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5
2.提升壮大传统产业16
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7
结语17
参考文献19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工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极大促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过度开发、资源大量浪费、环境严重污染等因素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为促使新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考虑到工业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发展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共十七大,则把环保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已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五位一体”的总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原来的“四位一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若相互独立、各自运营最终会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党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因此,我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尤其是工业)必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疆工业企业经济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取代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起步较晚,起点低、交通不便等问题,新疆工业企业一直处于一个落后状态,直至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同自身努力下,新疆工业企业有了新的气象。我们通过对新疆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找出发展存在不足的地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给与支持。我国国情决定着我国工业企业必须得到快速发展,新疆也不例外,但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随即带来严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人们日益关注。工业是新疆的支撑力量,工业所创造的收益,直接影响到新疆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对新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不仅对工业发展方向有着重大意义,对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着重要的评价意义
(二)国内外宏观经济评价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Laurence K. Evans和Ernest A. Lowe (1995)主要研究对象是工业产业,在研究中指出生态工业主要寻求产业体系的转型使其输入和输出符合当地的承载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框架。他们研究文章中指出生态工业的目标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从线性到闭环系统发展,以丹麦的“卡隆堡”生态工业园区为例,提出建立新的生态工业园的挑战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Theresa和Raymond P. Cote (1997)研究工业产业生态系统是以加拿大伯恩赛德工业园区为例。研究指出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工具、信息和监管改革。Leo Baas(1998)研究了工业产业生态系统和清洁生产方式。文章阐述了工业生态的不同定义和方法,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是工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元素。Raymond和Tracy(2004)主要是采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工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该化工过程模拟软件(CPS)己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艺)工程测试、优化、设计以及加工工厂整合。Kathleen(2012)主要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资源保护反向最优化,作者研究发现通过显著减少环境排放和有效地利用资源,如果建立这样的资源(二)国内外宏观经济评价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Laurence K. Evans和Ernest A. Lowe (1995)主要研究对象是工业产业,在研究中指出生态工业主要寻求产业体系的转型使其输入和输出符合当地的承载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框架。他们研究文章中指出生态工业的目标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从线性到闭环系统发展,以丹麦的“卡隆堡”生态工业园区为例,提出建立新的生态工业园的挑战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Theresa和Raymond P. Cote (1997)研究工业产业生态系统是以加拿大伯恩赛德工业园区为例。研究指出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工具、信息和监管改革。Leo Baas(1998)研究了工业产业生态系统和清洁生产方式。文章阐述了工业生态的不同定义和方法,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是工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元素。Raymond和Tracy(2004)主要是采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工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该化工过程模拟软件(CPS)己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艺)工程测试、优化、设计以及加工工厂整合。Kathleen(2012)主要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资源保护反向最优化,作者研究发现通过显著减少环境排放和有效地利用资源,如果建立这样的资源保护网络(RCNs)经济上达不到最优,那么当局的干预将有必要进行干预,以引导公司
保护网络(RCNs)经济上达不到最优,那么当局的干预将有必要进行干预,以引导公司
对环境承担责任,生态工业园区(EIP)内工厂之间的废物交换为潜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潜力。
2.国内研究综述
马传栋(1991)分析了对外开放城市工业生态经济系统及输出入系统的特点,研究指出此类城市实现外向型工业生态经济化、发展生态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邹锐(1994)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及发展演化的涵义进行了理论探讨,并进一步导出了其最佳控制状态。曾红和夏文汇(1996)通过对城市工业生态经济系统构成的研究,针对城市工业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分析归纳了城市工业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陈艳和肖焰恒(2001)研究认为生态工业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着重探讨研究了生态工业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工业的缘起以及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并就其实现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邓华、武春友和段宁(2006)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对影响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的稳定性因素假设提出了5方面的可能性:领导因素、成员距离、成员相互依赖程度、关键种企业及成员多样性,并进行了统计实证分析加以证实。匡耀求和王贵明(2008)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资源与生态的问题,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渡时期,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前提,工业生态经济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冲突以及资源稀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肖忠东(2010)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以大量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呈下降趋势。复杂网络理论与生态工业理论相结合的未来方向。周光辉、顾元勋和肖忠东(2011)通过研究发现无标度网络开辟了复杂系统研究的新途径。
二、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具有稳定政策意义的工业发展战略
为了加快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并实施过“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结构效益”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支柱产业”战略和“名牌产品”战略等,这些战略均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阶段性作用。但市场经济的需求规律决定了某一产业从诞生到成长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需要较长时期,而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与四、五年一届的“行政周期”紧密结合,结果是,某一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甚至还未成长起来就被新一轮“行政周期”的新战略所取代。产业成长所必需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
由于缺乏对产品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的策划与推进,致使设计创新始终停留在分散、孤立、单件操作的低水平上,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并无贡献;过多的模仿与引进,使得中国很多企业失去了在世界大市场中游走的空间。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三星和苹果这样依赖工业设计制胜的品牌。2013年,在全球2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中国榜上无名。以钟表生产为例,中国制造的钟表占了世界钟表总产量的80%,但只占世界钟表总产值的10%,相反的是瑞士生产的钟表只占世界钟表总产量的3%,却能占有世界钟表总产值的40%份额,靠的就是工业设计所创造的品牌价值
(三)营销手段落后,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和强力度的广告宣传己成为推介产品、占领市场、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产品销售方式主要有:厂家主办订货会、参加贸易洽谈会、产品交易会、代理制、承包定点销售等等,而销售买断制、直销制、连锁经营制、销售额末尾淘汰制等销售方式运用不多。广告宣传意识淡薄是中国企业营销的一个缺陷。近几年,这一状态有所改善。“远大”、“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梦洁”、“酒鬼”、“白沙”、“益鑫泰”等产品在中央级媒体有所报道,但综观全省成千上万种产品,真正敢于推介自己的寥若晨星。大多数企业的广告意识不强,在参加各类洽谈会、展销会时也只是象征性的摆一个展位,缺少沿海地带企业的主动出击的精神。各类体育比赛时,出资赞助的企业也不太踊跃。事实上,即使我国工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有差距,但仍有一部分产品的质量与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相差不大,但由于缺少应有的宣传推介,其销售量、销售价格在与国内名牌产品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首先,宏观上缺乏明确有力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即使有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也缺乏应有的配套政策和实践手段。长期以来,指导产业发展的政策仅仅停留在粗线条的口头与原则上,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没有完整的措施与手段,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定量要求。有的时期提出的原则和口号还有明显的片面性。由于市场机制很不完善,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凭人的主观决断,即使决策者完全立足于社会整体与长远利益,也仍然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可能,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结构非良胜化和非优化以及调整困难。其次,政府对优势企业的扶持不力。现阶段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升级,因此必然要培育和扶持一批优势企业。但我们在扶持优势企业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对市场经济认识得不完整,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性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理论中,竞争和合作是兼容的。片面强调竞争,不顾竞争成本显然是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竞争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效率体现在竞争费用和竞争效益的比较中。如果竞争的费用大于其效率,就应走向合作。那种要么把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要么是“宁死不屈”的作法,必然阻碍建立在企业合作、合并、兼并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落后企业的政治性保护。长期以来,政府处于社会稳定的考虑,扶持政策更多地偏向于亏损落后企业,而效益好的企业不但很少得到政府的扶持,还要应付各方面摊派和伸手。
这种扶劣而不是扶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鼓励落后,抑制先进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还常常将劣势企业捆绑到优势企业身上,从而最终将优势企业拖垮。没有一大批优势企业的茁壮成长,产业结构调整只是一句空话,提高工业竞争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最后,地方政府面临的政绩压力和追求地方眼前利益也是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一)中国工业经济的指标体系
1.工业化程度和速度
(1)城市化率
城市化是与业化紧密相连的,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的上升,对于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也是这样。指标数据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城市化率=镇人口/本地常住人口×100%
(2)人均GDP
人均GDP是反映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直观指标。工业化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同时也会提高人均GDP。指标数据可从统计年鉴上直接取得。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逐渐由“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变。由于高科技研发行业和信息产业在统计中多数被归类为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科技含量与信息化水平的提。
计算公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GDPX100%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化发展的程度,更是反映整个经济发展中公有部门的发展状况。该指标数据通过计算可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X100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该指标数据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