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及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3 15:57:44  

文 献 综 述

随着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我国多数产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日益缩小,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和国际产业开始下一轮的战略转移,使我国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正在日益加剧。这迫切要求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同时产业创新平台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平台的治理,对任何产业创新平台而言,都必须考虑有哪些治理模式可供选择、选择何种治理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创新平台参与各方之间的多方合作、选择某一特定治理模式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等问题。

对于产业创新平台的定义,许正中、高常水(2010)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集成并引起产业变革,导致创新成果外溢及产业化的系统形态。王斌,谭清美(2013)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是产业创新领域一个新兴的创新工具,对促进产业创新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潘崴伟,金雪军(2013)认为产业创新平台这一概念,应当从区域创新政策的视角来认识。这种观点认为,可以将创新平台理解为产业内相关商业潜在行动者进行活动的平台,这些商业潜在行动者主要包括产业内的企业、行业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组织等。这一观点还强调,创新平台应当以产业为基础,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汪秀婷、胡树华(2007)认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产业层面上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的、 集成的支撑体系,包括制度体系和专业化人才队伍。陆立军和郑小碧(2008)认为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创新平台内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也是提升产业产业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一、产业平台治理模式的含义

对于平台治理的含义,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平台治理”被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余晖,2013)。陈振明、薛澜(2013)认为平台治理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政府组织形式来保护公共利益,另一个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俞可平认为平台治理的主体是存在于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以达到满足公众的需要的目的。

二、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

很多学者都把目光集中在产业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上,周泯非与魏江(2010)将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为自组织型、中心领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三种典型。从治理机制排序、治理主体、供应链企业关系、平行企业间关系、与知识机构关系、多边关系协调、集体行动发起和约束/激励要素这八个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陈波(2012)将研究对象进一步缩小,对产业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治理主体是否属于创新平台成员,将平台的治理模式分为内部治理模式和外部治理模式,并总结了两种治理模式的特征。史普花(2008)首先对产业创新平台发展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三种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模块化生产方式、价值链治理和网络治理,来分别应对不同的风险。刘芹(2009)在说明产业创新平台治理的内涵基础上,指出产业创新平台治理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创新平台发展观、生命周期、产业创新平台发展危机等四种,并提出了产业创新平台治理的两种模式,分别为自组织治理和权威治理。常鹤(2008)将平台治理理论中的多中心治理与产业创新平台治理结合起来,并构建了一个内网外链互动的多中心共治模型。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治理、价值链治理以及模块化治理这三种传统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并不适合如今的产业产业创新平台现状,都过分关注了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生治理”的模式,力争脱离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的形式化,而转向内涵治理,更好的促进产业创新平台的发展。

三、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特征研究

1、服务对象的开放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