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5-18 21:19:03
文 献 综 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WTO规则的相关限制,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在不断地变化: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对一国贸易经济的影响逐渐弱化;新型的,更灵活更隐蔽的贸易壁垒#8212;#8212;技术性贸易壁垒却在不断发展、种类不断增多,其中绿色壁垒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各种产品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欧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同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集中的区域。欧盟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在科学技术使用以及环境质量方面制定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产品领 域设置了以安全卫生标准、环保 法规、技术要求、绿色商标认证等一系列针对进口该国相关产品的绿色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 槛,对进口产品实施严格把关,修订、制定了多项贸易壁垒法律法规。而其出台的政策、法令、法规对我国出口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其区域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简称GB s),[1]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简称ETB s),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通常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为名义,通过法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以及繁复的检验检疫程序,对进口商品或服务进行一系列强制或自愿性的限制和制裁。绿色壁垒通常是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卉驰(2002)[2]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属于技术壁垒的一项,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从其本意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其实际应用上说,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以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卫生检疫标准等途径强制规定实施,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
二.关于绿色壁垒的研究
1. 国外研究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国外学者研究绿色壁垒较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Grossman和Krueger(1991)首次将著名的”倒U 型”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提出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该曲线表示一个国家的污染水平会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原因在于一国经济起步初期,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单纯在于如何使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和如何摆脱贫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会慢慢转移,污染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Anderson在其《The Greening of World Trade Issues》(《世界贸易的绿色化》)[3](1992)一文中指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者需要同时考虑不分先后,要尽量减少生产和销售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产品,国家也有权采取措施禁止此类产品的流通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将这类产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转化为成本由生产者承担,并且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
Ronald和Pablo Serra[4](2000)认为一国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同样也适用于国内和某些国外企业,就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