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2 17:57:16
一、国外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综述
在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这种趋势在 80 年代得到了不断发展,最终在 90 年代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研究体系。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基于”每个贸易者都关注的共同利益来源于使其自身效率更高的行为。
传统观点认为,由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规模效益的可能性较小。而新贸易理论认为,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服务交付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接触的特征正在逐步减弱,而且随着服务业投资规模的加大,依靠无形资产和管理资源的规模使用,一体化和连锁经营突破了这一瓶颈。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竞争优势理论除了关注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等基本要素供给的数量外,更关注高级要素 ( 即知识型资源,如重要大学和行业协会等 ) 的质量,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研究综述
张二震(2016)认为江苏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呈现很多亮点。在我省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加工服务保持顺差第一,显示了我省加工服务较强;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缩小,显示我省知识产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
郭晓晶(2018)认为传统服务贸易优势产业发展良好,促进服务贸易增长。江苏服务贸易在旅游、建筑及服务承包业务两大传统领域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占比持续上升,传统服务进出口占比降低。高附加值服务中含金融服务、体育文化和娱乐服务等出口额快速增长领先的地位。[2]
舒凯(2018)认为在服务外包领域,江苏省持续领跑全国。省市区不断出台或者完善外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政策体系,促进外包产业推动和环境优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