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20 13:03:30  

1.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在全球经济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各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政策经历了工业化、“去工业化”的转变,到了现阶段的“再工业化”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之一的大国,必定会因为世界潮流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下,从整个世界来看,已经发生过许多次各类型的产业转移,中国得益于20世界九十年代初的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为了全世界的“制造中心”,然而在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不断推行的“再工业化”战略,再加上已经出现的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方向靠拢的趋势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前景必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设计目的在于结合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政策的现状以及动因、我国制造业发展特征、优势以及挑战,通过理论与数据的分析,探索我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建议。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济理论与相关实际数据,综合整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以及将要面临的挑战,探索我国制造业将来的发展前景。

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政策是一个正在生效的一个政策,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估计下,它将至少持续二十至三十年。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国内制造业,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历程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核心产业之一,“再工业化”潮流势必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竞争。因此本文通过描述分析“再工业化”潮流的成因、现状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境况,探究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关于“再工业化”发展历程,国内学者普遍认同“再工业化”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质疑传统地位与效益的时代背景;周春山(2012)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工业化的后期,社会呼吁提高生产效率、让旧工业部门推陈出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让社会呼吁以提高能源效率为目的的“再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受制于债务推动型经济模式,开始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重整制造业;而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各发达国家开始正式制定“再工业化”战略,力求强化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