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安徽省2001-2015年数据为例开题报告
2021-12-28 20:58:12
全文总字数:248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和评判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53%),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从此进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
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是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对安徽省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演进特征的分析,从县域层面上正确把握当前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我省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选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urbanization一词由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1867年提出,译为“城市化”。纵观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人口城市化”观点;二是“空间城市化”观点;三是“乡村城市化”观点。但结合中国国情,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国内学者对城镇化的界定可分为四点:乡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转化,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形成市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不同层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形成,辐射区域扩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首先综述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然后在分析安徽省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安徽省及各市地区城镇化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全省城镇化以及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安徽省及安徽省各市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以安徽省为例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分析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经济增长将提高居民对城镇化的需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最直接的效果是促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基本不变,而对医疗、教育、高端消费等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镇化生活也越来越倾向,从而推动了我国整体城镇化的进程。
其次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镇化可以扩大经济内需。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大对固定资本的投资来建设基础设施,保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过程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也吸引了大量周边人口向城镇聚集,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消费,通过扩大社会内部需求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1. 通过查阅相关政策、阅读有关文献,收集数据。
2.进行数据分析。3.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进度: 2016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 与老师讨论,搜集各种参考资料并初选并确定题目,认真阅读任务书的内容,思考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16年12月-2017年1月 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完成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提交。2016年1月-2016年2月 对课题涉及的土地流转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进行英文文献的翻译。2016年2月中旬-3月上旬 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数据进行整理汇总。2016年3月上旬-2016年4月上旬 进行实证分析,优化改进;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并完成初稿交给老师。 2016年4月中旬-2016年5月上旬 对初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最终定稿。 2016年5月中下旬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准备答辩。4. 参考文献
[1]米东东.安徽大学,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米东东
[2]曹洪睿.安徽财经大学,浅析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曹洪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