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30 21:50:47  

文 献 综 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国外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主体的,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

雷蒙德#8226;维农(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成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说明在不同的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

约翰#8226;邓宁(1977)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利用和开发三种关键的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才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威廉#8226;阿瑟#8226;刘易斯(1978)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主要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论述产业转移与对外投资的关系,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而驱动相关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日本学者小岛清(1977)的 ”边际产业扩张论”是根据日本国情,结合本国特色而发展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他认为,境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这些边际产业正好也是投资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优势的产业。

并且两国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引致的贸易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随之出现。

刘易斯#8226;威尔斯(1977)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用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竞争优势来解释其对外直接投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