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贸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0-06-29 20:39:56
文 献 综 述
一、关于我国制造业的相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支持我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消退,我国的绝对工资水平已超过大多数东盟国家,即使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与周边国家相比已不具备突出优势。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李晓华,2017)。就我国的制造业的进出口方面,文东伟、冼国明(2009)认为垂直专业化所衍生的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中间投入密集度以及研发密集度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卫迎春、李凯(2010)用计量模型解释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原因,研发投入、行业集中度、人均资本、劳动力效率和汇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方向也与预期一致,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表面性或间接性而非直接的正面作用。这说明了我国制造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则要从内部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制造业的相关研究
中国-东盟自贸区,简称CAFTA,由中国以及东盟十国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建自贸区,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实施。本部分主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制造业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盟自贸区对我国制造业的动态效应研究
东盟自贸区成立对制造业的投资效应方面,潘瑞雪(2016)利用”SWOT”模型分析,认为自贸区内的各成员国由于海陆双通以及长久的文化交流而具有明显的贸易优势,同时,各国的经济结构相似使得自贸区内部的竞争激烈且创新能力不提高是发展的阻力。这就为双方制造业的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就双边贸易投资现状,郭晓合(2016)通过调查得出,近年来,中越贸易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我国对东盟的投资不断增多。投资领域从传统的建筑业逐步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领域转移。总体来说,随着自贸区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跨国企业发展和投资有利于减少双边贸易的交易成本,从而弱化边界效应,促进贸易开展。
东盟自贸区成立对制造业的竞争效应方面:张帅(2012)围绕产业环境、生产率、贸易、利润率四个竞争力层次,构建了评价体系,对两者进行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比较,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综合竞争力更强。郑宁,肖藏岩,薛晓光(2008)认为双方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同一层次,且结构和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由此双方的产业竞争性很强,但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就为双方展开产业内贸易奠基。郑国富(2016)就中泰贸易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得出双方贸易竞争性较强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所致。自贸区内较为激烈的竞争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提升自己的科技含量、调整产业结构。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改善了制造业的整个营商环境,这有利于加强制造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张莉(2017)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整体的营商环境相差较大,除新加坡外,中国的整体营商环境优于东盟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各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差异。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在开办企业、税收体制、市场建设、政府效率等方面实施改革,为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东盟自贸区对我国制造业的静态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