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26 20:48:49
文 献 综 述
一、货币国际化的概念
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及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刘晓红(200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胡智、文启湘(2002)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由不可兑换货币通过不同程度的可兑换,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全过程g,这个过程包括人民币逐步由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再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最终到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郑木清(1995)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可兑换货币,即成为国际货币,其基本特性有三个,即可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价值的相对稳定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与周边国家比如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贸易逐渐频繁,交易过程中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不断上升。钟伟(2009)对人民币在中国港澳地区、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存量约为304亿元。其中,中国港澳地区和越南的人民币滞留存量约为88亿元。根据楼俊芳(2014)研究, 2012年我国GDP总额己经达至」54689州乙元,约合8. 32万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仅次于美国,己经稳居世界第二.二,二 2012年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己经达到38667.6亿美元,比上每同比增长6.2,在全球各国高居第一位,2013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16577亿美元、进口90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7%;顺若1576亿美元,增长40%。
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在亚洲金融经济危机期间,我国承受住了经济增长放缓的重大压力,并且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信用地位上取得了良好的形象。2016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从而跻身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6.4022, 0.0035, 0.05%)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0.728144, 0.0000, 0.00%))。距离上一轮评估历时整整五年,IMF终于批准人民币进入SDR。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又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虽然暂时仍然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但是随着发展,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使用人民币结算指日可待。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外贸的现状: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在剔除2013年套利贸易垫高基数因素后,全国进出口同比实际增长6.1%,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3.3%。
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