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技术联盟治理模式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6 20:24:39
文 献 综 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因为竞争需要,纷纷组建技术联盟,旨在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减少单个企业的开发风险及投入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竞争强度剧增,企业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势必被淘汰。
技术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一种主流模式。
技术联盟也是战略联盟是一种类型,从区域分布来看,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从学科分布来看,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
对其治理模式开展研究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关于技术联盟的研究 关于技术联盟,我们首先从定义方面来认识,技术联盟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类型,李晶晶和杨震宁(2012)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DEC 公司总裁简#8226;霍普兰德( J. Hop - land) 和管理学家罗杰#8226;奈杰尔( R. Nigel)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提出。
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201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迟考勋(2015)等提出产业内联盟各方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性创新目标,通过各种长期契约安排、股权安排和彼此间的默契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网络型组织体。
黄珺、文守逊(2009)总结到:合作竞争是当前经济活动的特点,企业竞争的核心则是技术竞争,企业间组成战略联盟也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及技术创新领域的战略合作,即技术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