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大型换乘枢纽乘客换乘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23 19:37:45
1.1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地铁作为有代表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组成部分,通常作为大型城市地下和地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和交通量的激增,而快速的发展又面临着城市规划不合理和现有交通设施运能不足的困难。交通拥挤和堵塞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问题。在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建设速度和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35座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运营总里程达5082.83公里,车站3268座,线路169条,线路形式有地铁、轻轨、单轨、快轨、城际铁路(地铁模式建设)、有轨电车、轻型单轨交通、磁悬浮。而仅2017年一年,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就新增运营线路共计16条,总里程250.84公里,车站184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大,建设周期长,且建成后的车站结构和线路设计几乎不可改动。换乘站作为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节点枢纽,其决定了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关系和客流分配,直接影响到线网运营效率和效益。对于运营公司来说,客流是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乘客对轨道交通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既有换乘站点的乘客体验、指导处于规划阶段中的轨道交通设计,有必要对既有换乘站点进行相关研究。针对既有换乘车站,在难以更改站点结构和线路关系的情况下,如何精准获取乘客反馈的有效意见与建议,研究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改善措施应用于换乘站点,是提高换乘效率和换乘体验的工作方向。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目前,国内外对地铁换乘站点的设计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有关地铁换乘乘客满意度的研究和文献较少。本人搜索并研读了有关换乘站点设计布局、换乘客流组织管理和涉及公司运营顾客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相关研究
一些学者在车站客流和布局构造方面进行了研究。
易婷等(2004)以上海市轨道交通若干典型换乘车站为案例,从客流换乘方式比例、换乘时间、出行目的和客流产生区域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据此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设计和优化提出建议。[1]
梁广深(2005)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几种同台同向换乘的布局,建议推广应用单岛三层四线式换乘站。提出该形式下换乘站可完成同站台同方向换乘,通过调整线路组合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同台反向换乘,且造价较低。[2]
刘学军(2006)研究了地铁换乘行为,分析了地铁换乘站内的换乘方向、方式、时间和行为等特性,归纳了换乘站的布置形式分类,并分析了换乘站布置的基本空间关系的特点和选择原则。[3]
田益锋等(2008)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特点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大型换乘枢纽客运组织工作中的运营计划协调、设施设备布局、站内客流引导等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有效利用站内设施设备对站内客流进行组织的运营组织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