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新区其他公交方式的一体化规划文献综述
2020-04-07 15:43:33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用地不足,交通拥挤严重。如今,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希望通过新区建设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解决城市用地不足等问题。城市新区适应了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土地空间的需求,有着可规划性强的特点,因此更应统筹规划,协调各交通方式间的关系。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有助于协调各交通方式,高效利用交通资源,为城市新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现代有轨电车这一新型交通方式,以城市新区为研究背景,着重研究其与其他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规划。现代有轨电车有着美观环保、性能先进、乘坐舒适、运营成本低等优势特点。其在国外大、中城市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已有运营或规划线路。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的轨道交通方式,必将丰富公共交通体系,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新区中和其他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规划,有助于准确定位现代有轨电车,促进城市新区的良好发展,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并能协调各交通方式间的职能,更加有效的利用交通资源,做到交通紧密衔接,居民出行方便顺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谢玉洁等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客运一体化》中探讨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常规公交线路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客运一体化的换成布局、无缝换乘和票制协调。城市轨道交通一般建在城市的主要客流走廊上,以中远距离客流为主,有着用地省、载客量大、运送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服务范围小、投资大、交通可达性较小等缺点。而常规公交的特性能弥补轨道交通的不足,但应注意二者间线路布设的协调,并且在换乘中应注意使人流分别在不同层面上流动,互不干扰。
陈琛在《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研究》中着重研究了公共交通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协调。提出换乘应遵循的原则:换乘过程的连续性、客运设备的适应性、客流过程的畅通性。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应考虑公交汽车进出换乘站时设置专用道或占用标志;换乘线路应尽可能短;避免密集的地面交通的平交;出口设置应有利换乘,减少乘客横穿接到的次数。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换乘应考虑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自行车网络系统的设置。
王志臣等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中提出,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规划主要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方便性、合理性、政策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逐步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客车、小汽车、出租车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新运输网络。根据站点人流集散量和换乘模式,确定交通方式规模和布局安排。
孙俊在《轨道交通的无缝换乘规划》中指出,当轨道交通开通后,与之相向的公共汽车交通线应当做相应的调整。公共汽车线网要以轨道交通网的车站为中心形成接驳交通运输网。并且,为使公共交通一体化并提高连续性,需要建设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设施,主要分为街道空间利用性和站前广场建设型。
程申等在《城市新区公交线路及站点规划方法研究》中采用节点重要度法和权的最小平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新区主要客流集散点的重要度等级,进而确定线网最优树,以作为城市新区近期、远期公交线路设置的依据。文章量化分析,具体计算,得出城市新区线网布局的方法。
马书红等在《城市新区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中指出,新区发展存在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足,新区规划与与交通规划不能有机结合等问题。文章同时也提出,新区交通规划应考虑新区与外围区域及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同时科学合理地预测,统筹布局,实现新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