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公路(B段)改造为城市主干路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0-06-24 19:50:56
文 献 综 述 前言: 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国道,当时是按一级或二级公路标准实施的,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无人行道和排水系统。
经过20多年的运营,这类国道上的交通组成和性质发生很大改变,交叉口已经饱和,”车-车”冲突,”机-非”干扰,行人随意过街,存在极大的交通隐患,很多国道的性质发生转变,与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已严重不符,对这类国道的城市化改造已迫在眉睫。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车流量不断增大,80、90年代修建的老路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运输的要求了,建新路有着投资成本大、占用农田等的问题,因此,旧路改建成为了改善我国目前交通现状的主要手段。
一、二级公路改建设计涉及问题 二级公路改建设计涉及问题繁多,包括了对旧路改建中的质量病害基本特征的分析、探寻主要质量隐患的成因、明确改建指导思想、确立改建质量目标、改建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中,设计主体内容涵盖了路面质量控制、桥涵质量控制、涵洞隧道质量控制、绿化环保控制等等,结合改建路段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1.1、改建选线问题 在对旧址公路进行改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改建路线的实地勘察,对要改建路段做详细的分析与调查,本着减少占地、减少投资成本、避免房屋拆迁,多利用老路最大限度的降 低改建的工程量和造价的原则, 综合考虑改建路段的自然条件、工程投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期限等的因素,以达到设计路线线性顺直、易于操作、节省投资、安全稳定、行车舒适的目的。
1.2、改建环保问题 我国对环境保护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
在对二级公路的改建上,要充分的认识并贯彻落实这一要素,尽量减少和避免因公路建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切实的做好防护措施,维护生态平衡。
结合改建的实际情况,在选择路线和桥位时,一方面,尽可能的规避重要自然资源点,可以在公路用地周围适当的增加绿化景观的设计,顺应自然变化。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减少深挖深填,保证土方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用边坡绿化防护手段,移植植物草皮、花木等。
此外,在桥涵的设置上,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旧址水系的破坏,在保证桥涵安全、稳定、经济、可靠的前提下,减少对河床的压缩,确保原有水系贯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