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2 17:09:00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40年代发现青霉素并投入使用以来,抗生素成为了人类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大量致病菌进化,导致病原菌耐药性的形成日趋严重,特别是”超级细菌”出现后,人类更加迫切要求开发新型抗生素。
1980后的数年间,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其他昆虫以及两栖动物、哺乳动物中,也分离得到结构相似的抗菌多肽。
至今,已发现并分离得到2000多种有抗菌活性的多肽。
由于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活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性有望在今后治疗人类疾病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故而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1]。
早在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就在牛奶中发现了乳酸菌,迄今为止,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产生的细菌素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口腔、胃肠道和阴道存在着一种优势菌群#8212;#8212;加氏乳杆菌,由于其安全性较高,当给予足够的量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因此被用于食品防腐剂。
[2][3]实验证明,加氏乳杆菌在维持阴道稳态、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改善腹泻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分子遗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的很好对象,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4][5]。
2.加氏乳杆菌研究现状 2.1加氏乳杆菌概述 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是一种原生微生物,呈球形或卵圆形、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温度30℃,可在10℃生长;不具触酶、氧化酶及运动性,在好氧及厌氧环境均能生长,属于兼性异质发酸性菌株,葡糖代谢时不产生气体,发酵产物以L-( )-乳酸为主。
该菌种为天然抗菌剂,通过分泌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等物质起到杀灭致病菌的作用,同时,其在人体口腔、胃肠道、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竞争粘附作用可作为生物屏障,阻止了致病菌的繁殖[6]。
2.2优化培养条件 培养微生物通常需要将其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或活的生物体内,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等,此操作为无菌操作,为了得到纯菌种,需要进行分离纯化,在适宜的条件下保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