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多糖的消化及抗氧化能力变化文献综述
2020-04-17 16:54:20
1.1 人体内的自由基 自由基是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化学上又称其为”游离基”[1]。
自由基极易从其他分子或基团中夺取电子,从而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自由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活性氧自由基(ROS),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83;)、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183;OH)等;一类为活性氮自由基(RNS),包括一氧化氮(NO)、过氧化亚硝酸离子(ONOO#183;)、过氧化亚硝酸(HOONO)等[2,3]。
1.1.1自由基的危害 人体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但也通过自由基清除系统不断清除自由基。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速度接近于动态平衡。
当生物体内的自由基高于正常浓度时,过量的自由基攻击细胞,加速衰老和病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缺血再灌注损伤[4]、动脉粥样硬化[5]、癌症[6]及呼吸窘迫综合症[7]。
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具体表现在: (1)对细胞膜的破坏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富含膜蛋白及糖类大分子等。
如果细胞内自由基由度过高,则可导致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L-、LO-、LOO-、LOOH),破坏膜蛋白和糖类大分子结构,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正常生理功能,使细胞逐渐凋亡[8]。
(2)对DNA的破坏 DNA由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这些碱基根据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了具有双螺旋结构的链状DNA,当细胞内自由基含量过高时,会攻击DNA碱基,破坏糖基键、引起DNA与蛋白质交联(DPC)[9,10]等,进而影响其双螺旋结构。
一般情况下,DNA在受到氧化损伤时会通过自修复机制进行修复,但在自由基含量过高的情况下,自修复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会使DNA受到不可逆的氧化损伤[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