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在鱿鱼制品物种鉴定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17 16:53:32
1鱿鱼的简介 鱿鱼(英文学名:sleeve-fish),身体细长,呈长锥形,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
在分类学上,鱿鱼是属于软体动物门#8212;#8212;头足纲#8212;二鳃亚纲#8212;十腕目的海洋动物。
头足纲(Cephalopoda),因足环列于头部而得名,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及南海区域,是未来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种类之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头足类有表层集群习性的特性,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种类繁多等特性[1]。
鱿鱼,又称枪乌贼或柔鱼,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本身又为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
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海域,是世界上三大未充分开发利用,且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海洋生物资源之一[2],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被誉为海味珍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3,4]。
鱿鱼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每年的鱿鱼捕获量高达36~43万吨,约占据全世界鱿鱼总捕获量的36%[3,4]。
目前市场中常见的鱿鱼主要分为两种科目:枪乌贼科(Loliginidae)和柔鱼科(Ommastrephidae),其中柔鱼科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0%。
在柔鱼科中,重要的经济种类分为三种: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e)和茎柔鱼(秘鲁鱿鱼)(Dosidicus gigas)[3-5]。
2现阶段市场销售中鱿鱼存在的问题 2.1甲醛含量超标问题 鱿鱼及其制品中甲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违法添加,35%~40%的甲醛水溶液通常被称为”福尔马林”,广泛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