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正文

基于核酸双层三脚架纳米结构电化学检测脱脂牛奶中的肠毒素文献综述

 2020-06-25 20:45:56  

摘要:金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很稳定,不易被破坏,对热的抵抗力极强,加热至100℃、30分钟不能完全破坏,仍能使人致病,其中以B型最耐热。

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毒素与肠道神经细胞受体作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胃炎。

所以在食品检测中及时发现它们的存在,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势,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和病原微生物研究等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总体概况,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一、前言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多漏洞。

随着近几年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因此,在生产中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食品是否存在相关致病菌是我们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肠毒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传统检测方法,一般要经历几个步骤:样品-增菌-分离-提纯-革兰染色镜检/耐热核酸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生物反应试验/肠毒素检查。

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步骤异常繁琐,试验周期长,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试验成本高,对试验环境要求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推动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出现[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