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海洋工程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正文

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文献综述

 2020-04-23 19:56:21  

1.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海洋资源开发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陆地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和消耗,引起了越来越紧迫的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问题。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据估计,世界石油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为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海底矿产资源同样储量巨大、分布广阔,据估计总储量达6000亿亿吨。世界水产品约85%产于海洋,可作食用、药用及丰富的工业用途。海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海上作业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撑,特别是保证船舶或平台保持在海平面要求位置的动力定位技术。截至2013年,全世界有超过3500艘动力定位船舶或平台,其中大多数都在从事海洋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任务,且绝大多数都由发达国家研发建造。在此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国际机遇期,我国同样应该大力发展动力定位技术,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洋权益。

(2)动力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动力定位系统与传统的锚泊方式相比,能适应离岸更远、海况更恶劣的深水海域,定位精度更高,操作更简便,避免了抛锚定位费时费力、机动性差的问题,因此在现代海上作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代动力定位船舶产生。1961年下水的Eureka号钻井船被认为是第一艘动力定位船舶。第一代动力定位船舶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由低通滤波器配合PID控制器。该方法在当时取得成功,但也存在相位滞后、PID参数难以选择等问题。而且,PID控制属于事后控制,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均有一定不足。

PID控制数学模型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设计方便,适应性强。截止今日,PID控制在动力定位控制乃至整个工业界都有广泛应用。关于PID控制的研究也一直未曾间断,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加速度反馈控制、模糊PID控制、智能PID控制等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二代动力定位船舶产生。Balchen 等提出线性二次高斯型LQG 控制(LinearQuadratic Guass),即将Kalman 滤波和最优控制相结合。LQG控制需要模型中各参数已知,Fossen等利用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模型中的不确定参数,进而设计控制力。Kalman 滤波及扩展Kalman对上一次取样的信号进行修正,保留低频运动信号,剔除噪声和高频运动信号。因为信号的取样和修正在同一时间步内完成,解决了低通滤波导致的相位滞后问题。LQG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得到改善,安全性、鲁棒性及节能效果也有提高。但是,LQG控制也存在模型不够精确、计算量较大的问题。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应用智能控制方法的第三代动力定位船舶开始形成。截止到现在,鲁棒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动力定位智能化得到良好的发展,但大多数系统离实际工程应用仍有距离。

国内的动力定位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中船重工702所、708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上海振华重工等企业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已经开发出了一些动力定位系统产品。这些国内自主研发的动力定位系统,在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目前,国内研究仍多处在船舶运动模型、控制模型和控制算法、推力分配策略等理论研究阶段,在关键技术、关键单元设计上还有不足。近年来,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动力定位技术也正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3)国家政策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