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t三峡航运新通道通航多用途船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2021-02-22 11:50: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地处长江中下游交界处,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在中西部区域物流、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中处于独特的位置。三峡枢纽建成后,川江的航运条件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其双线船闸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单向)渠化河流长约700km,具有巨大的航运效益。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腹地经济快速增长、三峡库区深水航道诱导和长江上游航道整治、通航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三峡过坝货运量持续增长,已从2004年的4309万吨到2011年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2011—2014年连续4年单向货运量均大于船闸设计单向通过能力。尽管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发布“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技术方案”,采取了多种科学调度管理方案,将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高至1.2亿吨,超过船闸设计能力20%,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船舶过闸要求,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的有限性也成为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推动产城融合,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与2016年9月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在长江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长江水运量将快速发展。为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三峡新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三峡过坝船舶拥堵问题,成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当务之急。
船舶主尺度是确定船闸尺度的关键要素,是船闸通过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船型不仅可以减少船舶消耗,降低运输成本,也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以实现航运业“绿色、高效、节能”发展,落实中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庄严承诺。三峡成库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过闸船舶数量不断增多,货船平均载重吨位不断提高,一次过闸吨位不断增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所以,发展适用于三峡新通道的多用途船,促进船舶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实施三峡过闸新通道建设工程,有利于促进船舶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推广运用新船型,提高现有船闸通行能力,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促进“江海直达”等新船型的研发;推动绿色低碳航运发展;支撑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三峡库区就业和稳定船型是确定船闸尺度的关键要素,是船闸通过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船型不仅能减少能耗,降低运输成本,还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此次所设计的新通道多用途船更是能有助于适应新通道航运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出新通道通过能力,以提高物流行业利润。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完成开题报告;
(2)做任务书分析,找出主要矛盾,确定船型特点及设计思想;
(3)根据设计任务书,通过论证、分析,确定主要要素,优化船舶主要要素(含eedi计算);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时间 | 周数 | 内容 | 要求 |
第1周 | 1 | 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思考,撰写完成开题报告、布置外文资料翻译任务,提交开题报告。 | 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思考。 |
第2-3周 | 2 | 分析优化论证、确定船舶主要要素,绘制布置图草图提交尺度阶段确定报告图纸。 | 绘制布置图草图,提交尺度阶段确定报告。 |
第3周末 | 0 | 第一阶段报告。 | 做第一阶段报告。 |
第4-6周 | 2 | 设计与绘制型线图,完成静力学计算、绘制静水力曲线图、邦金曲线图,提交型线阶段报告及图纸。 | 设计与绘制型线图,完成静力学计算、绘制静水力曲线图、邦金曲线图。 |
第6周末 | 0 | 第二阶段汇报,对学生进行中期抽查,实行中期淘汰制。 | 做第二阶段报告。 |
第7-8周 | 2 | 完成总布置设计,绘制总布置图,提交总布置设计阶段报告及图纸。 | 完成总布置设计,绘制总布置图。 |
第9-11周 | 2 | 1)计算液体舱舱容要素,提交性能阶段计算报告; 2)完成各种载况下船舶浮态,稳性衡准的计算; 3)完成快速性预报; 4)确定舵的尺度要素; 5)完成最小干舷计算书; 6)完成舾装数计算机其他设备配置。 | 提交性能阶段报告,进行稳性衡准计算,完成快速性预报,确定舵的尺度要素,完成最小干舷计算书。 |
第11周末 | 0 | 第三阶段汇报。 | 做第三阶段报告。 |
第12周 | 1 | 翻译外文资料、编写毕业设计报告书,提交全部设计资料。 |
|
第13-15周 | 2 | 返回修改,准备答辩。 |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李贞,彭熙淳. 三峡枢纽新通道助推宜昌交通物流产业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7(1):254-255.
[2] 张绪进, 吴澎, 王召兵,等. 三峡新通道研究进展及主要技术问题[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5(s1):33-40.
[3] 马宏彦, 胡朝晖, 周勇. 立足三峡:构建西北物流陆水转运新通道[j]. 综合运输, 2010(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