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超市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4 21:21:03
文 献 综 述 慈善超市起源于美国,早在1902年就诞生了世界范围内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慈善超市#8212;#8212;Goodwill Industries(好意慈善事业组织)。
作为慈善与商业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慈善超市以社会公众自愿无偿捐助为基础、借助市场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扶和志愿服务。
2003年,国内首家慈善超市落户上海,次年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这一模式,继而拉开了大兴慈善超市的序幕。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日益庞杂,社会组织不断转型,国内慈善超市在社会救助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频频暴露出大量问题,甚至几度陷入经营危机。
如何帮助慈善超市走出发展困境,实现社会救助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内诸多学者研究和探讨的核心。
一、 对中国慈善超市发展现状的研究 袁晶在《我国慈善超市的定位与发展#8212;#8212;与Goodwill的对比分析》中把国内慈善超市定位为建立由集中性、突击性、全国性捐助向经常性、日常性、区域性捐助转变,依靠政府部门自上而下推动的一种社会捐助工作机制的实现形式。
根据举办主体的不同,又分为政府主导型、民间组织承办型和市场运作型三类。
高功敬在《慈善超市的运行模式#8212;#8212;济南市慈善超市的个案分析》中指出济南慈善超市具有提供经常性与规范化的捐助与接受平台、提供统一调配社会捐助物资的新机制、提供受助群体人性化的救助方式、实施二次救助的功能与特征,并总结出现行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8212;#8212;强调直接救助功能的一次救助型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及强调综合前两者的混合型模式。
陈舒琦、石瑾、李婉娜在《慈善超市生存状态研究#8212;#8212;基于广东省的调查》中从运营情况、员工情况、内部制度、外部监督四个方面考察了广东省慈善超市的生存状态,并依据市政府对其管控力度和其自身对外部市场的依存程度等内容就慈善超市的市场化程度由低到高归纳出四种运营模式:物资发放型、物资选取型、市场销售型、销售加服务型。
二、对中国慈善超市发展困境的研究 蒋积伟在《”慈善超市”经营之困境与对策研究#8212;#8212;基于武汉市的个案分析》中从承办主体、资金来源、物资接收、用工制度四个方面考察了武汉慈善超市的运营特点,并就此提出慈善超市面临的五大问题:缺乏造血机制、开源不足、定位模糊、捐助与需求不匹配、企业捐助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