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5 17:51: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人口老龄化,对于此概念的定义和正确阐述,国内到目前为止有较多的看法,存在不小的差异,至今尚无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在徐晓(2012年08期)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的一文中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就是:是指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或份额)不断增加,或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这样一种渐进过程。在孟庆平(2007)的《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文中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如下: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60或65岁以上)比重不断攀升,并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世界银行在1996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专门研究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大多数采用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定义,即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在我国如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走向,则显得越发的重要,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认识在张松(2009)《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中有着详细的阐述:养老社会保险也就是老年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由国家的社会保险机构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以法律为保障的;第二,养老保险制度有明确的规定,适用的人群是退休的老职工,因此没有达到退休的年龄是不能享受养老保障的。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界限才能够解除劳动义务,获得养老保障金。第三,受保障对象未达到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或者未足额交纳养老金是不能享受该保险的。第四,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者必须是经办养老保险的机构或者指定的其他单位。
根据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通过分析和结合目前的状况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和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困境,在晏月平、段海红(2010)《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及应对措施》中,详细的指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 一) 人口老龄化弱化了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流入城市。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家庭规模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越来越普遍,家庭结构也变得简单化,亲属网络收缩,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同时也出现了空巢家庭向新”空巢”家庭演变的趋势。( 二) 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加大了各区域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难度。( 三)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养老保险资金预算压力,影响了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更多,带来了养老保险资金预算的压力。帕拉科斯( palacios,1994) 以现行人口发展态势和现行老年保障制度不变为前提,做了1990 ~ 2050 年分地区的公共养老支出预测,到 2050 年,整个 oecd 成员国公共养老支出将占 gdp 的 16% 以上,而中国这一比例将达到 13% ~14%。这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未来养老保险资金预算带来了巨大压力,进一步来说,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带来挑战,带来资金筹集模式的转换。( 四) 养老金支付”缺口”巨大,养老金保值、增值压力重。而这个只是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威胁和挑战,此外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和缺陷,在尹小轩(2012)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提出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一)参保比例低,参保积极性不高。(二)社会统筹不一、不易管理。第一,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第二,加大管理成本。第三,多种险种转移困难。(三)保险基金筹措力不足。第一,历史欠账还未还清。第二,企业缴费积极性不高。(四)保险收益率低。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研究问题
以人口经济学理论与养老保险理论为基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关系为切入点,偏重财政税收的视角,研究破解我国养老保险难点问题的制度设计。
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