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浅析公租房保障机制文献综述

 2020-04-02 11:23:15  

住房保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中国的住房保障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即每个人都能有房子住,而不是”居者有其产”或”居有其所”,并非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房屋的房产,而是要有稳定的居所。在2010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公共租赁房”。

一,公租房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2009年3月11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政府又如何解决?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给出的回答是: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公共租赁房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承租者能承受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这场对话是第一次将”夹心层”的苦涩如此高规格地铺陈于公共视野之中,也第一次给出了清晰的解决路径。

贾蓥(《公共租赁房发展模式分析》2011年)公共租赁房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 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担者能够承受起的价格向目标群体提供的、过渡性的保障性租赁房,在其收入提高、住房支付能力改善后,这部分群体就要离开公共租赁房而转入销售房领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公共租赁房政策的提出表明了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向”中低收入群体”转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010年,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二,公租房建设及其发展现状

邵文颖(《公租房发展中政府的责任缺失问题研究2012年》)提到:政府在公租房发展中的责任缺失现状:(一)、政府在推动立法方面的责任缺失。(二)、政府在群众观念引导上的责任履行不到位。(三),政府管理责任的落实上存在诸多问题。

代莎莎(《公租房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发展前景》2012年)2010 年以来,保障房建设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具关注度的大事之一。在举起3600万套保障房大旗的同时,国务院多次强调,保障房要以公租房为主。在这些指导方针下,各地纷纷掀起公租房建设高潮。2011 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其中新开工建设公租房227 万套,是2010 年的6 倍。然而,当各地首批公租房建成配租之时,却普遍出现”热建不热销”的现象。

陈述、介莹(《公租房制度的突破与创新》2012年)现阶段,我国的公租房体系从房源的筹集到具体的开工、分配和退出等各个环节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碍。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供给严重短缺,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性质又不得随意改变,公租房建设可利用的土地不多,其房源开发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公租房建设即使成功找到房源,开工后也极易面临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由于公租房项目利润率不高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并不愿参与公租房建设,同时这部分的资金投入也会形成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在分配阶段,同其他类型的保障房一样,公租房供给也面临着”负保障”瓶颈。所谓”负保障”,也称”低保保富人”现象,即保障房分配中由于保障房政策制定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出现保障福利没有落实到应受保障的目标群体身上的错位现象。再加上我国保障房制度建设存在起步晚、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开工和分配环节尚且难以保证实施的情况下,退出机制的有效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公租房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