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加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文献综述

 2020-03-31 12:03:53  

文 献 综 述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要人类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对住房的需要。随着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带动住房消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了一定正面影响。但由于经验不足和部分政策失误,也产生了许多如房价上涨过快,中低收入家庭仍然买不起房等新问题。可想而知,住房保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如医疗、失业、养老)的发展,成为整个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供应政策,建立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主的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阐述

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把住房保障定义概括为:住房保障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住房供应、分配、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政策,目的是为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住房,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发展目标。

贺顺奎(”浅谈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善问题”,《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2期)指出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承租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廉租房保障的是城镇中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而经济适用住房是面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优惠性住房。但是没资格居住廉租房,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群体怎么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打工者、进城民工也是不可忽略的住房弱势群体,他们却未被列入住房保障体系的范围之内。

二、我国城镇住房发展的基本现状

樊雪志、董继华(”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建筑经济》,2007年第5期)介绍,中国城镇居民的住宅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失灵的边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商品住宅为主的中国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199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建设发展的通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在主动购房和被动购房的压力下逐渐释放。

任荣荣(”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住房发展思路”,《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20期)指出:(一)住房建设快速发展,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二)城镇住房生产和供应方式出现较大转变,房地产市场成为居民住房供给的重要渠道;(三)住房私有化率高,住房资产属性显现;(四)住房保障力度总体不足,保障体系仍待完善。

三、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经济适用房政策方面,黄兴文、蒋立红(《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8212;#8212;成就、问题、展望》,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指出:(一)政策执行不到位、政府监管不利;在经济适用房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经济人的博弈:(1)地方政府考虑的是”政绩最大化(2)开发商考虑的是”利润最大化”(3)某些投资者考虑的是收益最大化。另外,政策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也有具体表现:(1)政策表面化:经济适用房的我供给短缺,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2)政策扩大化: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范围扩大、面积扩大、价格过高(3)政策偏离化:经济适用房保障人群错位(二)经济适用房退出机制缺失。张伟、黄永美(”对完善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指出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存在以下问题:(一)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二)供应对象难以界定(三)建设标准失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