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17 21:22: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日渐繁荣,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却是日益加重,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甚至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是现在亟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本课题试图以更深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背景及意义

李尚琨[1] (2014”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合作治理研究”)研究认为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对待城市生态环境上,无论是工业污染还是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都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较为欠缺。现行环境治理途径的低效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程,探索新形势下适用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孙婧[2] (2015”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研究认为随着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在给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引起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作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着亿万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品质,而且也将成为促进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助推力。

胡文婧[3] (2015”公众参与视域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研究认为公众参与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公众参与是制定科学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基础,是贯彻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动力。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承受者,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促使公众积极参与是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内容,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

裴育希等[4] (2014”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问题的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 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突出, 虽近几年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在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下, 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严峻,生态环境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 正遭受着盲目开发、滥用资源的窘境, 中国是农业大省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 因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杨春娟[5] (2014”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城市工业尤其是重污染产业向农村的转移,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治理农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

陈燕[6] (2015”中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农村经济落后,环保投入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模式不科学;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不足;环保相关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人口持续增长,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增加。

何常全等[7] (2014”建设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认为我国某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重城市而轻农村的思想普遍存在,农牧产业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脱节,乡、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环保工作管理职能明显缺失,环保设施建设欠帐而且运行不良。

王春玲等[8] (2013”基于GDP 导向下的西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失灵研究”)研究认为公共机构的产出质量难以测定和度量, 公众和其他组织难以对他们的工作效率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虽然公共机构内部也存在规章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共机构失去了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力。我国实行非均衡的区域行政放权政策,由于生产要素的差异,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地区间的利益矛盾进一步显性化。乡镇基层政府主要职能在于完成中央精神的传达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执行,上级政府的不确定性制度供给,也必然影响基层政府的政策供给不力。

卢智增[9] (2015”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研究认为此调查地区基层政府生态治理专项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稳定性不足。政府绩效考核”GDP”化,生态文明建设缓慢。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生态责任意识淡薄。村民生态观念落后,村级组织积极性低。生态制度缺乏,环境监督弱化。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村环境治理不力。

谷建恩等[10] (201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与启示”)研究认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各种污染依然存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三、国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

王国华[11] (2014”日本农业环境政策体系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日本以农业多功能性为理论依据,寻找到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契合点,使国内农业政策向绿色化方向转变,形成了目标明确,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主要措施有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完善政策内容,充实政策手段,依靠行政措施,在遵守WTO农业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加强环境补贴支付力度。

罗超烈等[12] (2015”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拿大经验及启示”)研究认为为了实现农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联邦及省政府多管齐下妥善处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比如制定农业环境法律法规,构建农地补偿机制,积极发展保护性农业,加强环境保护体制建设,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采用保护性耕作作业,发展有机农业等。

王宁娟[13] (201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研究认为在韩国新村运动初期,政府为了调动农民对新村运动的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便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改善农村的道路,此外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然后在对电路、自来水等方面的建设来加速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最后对整个农业产业化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新的农业技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储小曼[14] (2014”基于生态教育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关于如何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国外学者主要做了如下研究:Lucas提出”卢卡斯模式”的生态教育,强调在实践中进行环境教育;Mathis提出”重视立法”对日本农民生产生活行为加以约束;Dale提出”实行税费征收”为瑞典农民提高生产成本又为环境问题提供资金;Chadian提出”科学规划”强调德国政府应高度重视乡村环境并成立专业小组。

刘北桦等[15] (2015”美国农业环境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我们应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农业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农业可持续发展科研体系建设,强化农业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四、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李知淘[16] (201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研究认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时间任务,在实现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重视农村生态建设中生态建设规划和审核制度的规范,完善生态考核指标,提升中小城镇的干部生态管理意识。充分的调动多方管理力量的参与,积极引导生态产业和生态建设的稳步发展。

张春楼[17] (2014”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创新”)研究认为治理农村环境需要宏观的理论探索,需要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与融合,更需要在实践层面协同创新;调动环保共同体成员,整合主客体因素,踏实地从事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形成畜禽养殖与环境防控新模式,注重农村土地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建设农村环保服务于保障新体系,打造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产业链。

白美丽等[18] (2014”德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认为德州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宣传,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建生态健康人居环境,通过多元渠道,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基础建设,关停和监督好村镇周边污染严重的企业,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环境治理监督力度,创建环境卫生示范村,掀起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围绕”以奖促治”方案,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党卓钰[19] (2015”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主要有:转变政府观念,落实科学发展;科学规划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环境压力;城乡统筹治理,改革城乡分治;寻求科技助力,治理内外污染;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农民素养;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文化。

王春玲[20] (2014”多功能农业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研究”)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环境,农业各项功能的发挥才有可能。建立环境财政制度,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创建以绿色GDP 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我国对此也实施了可行的规划,但仍然不完善。本论文将寻找出治理的困境,结合国外优秀经验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出适合的对策。

五.参考文献

[1]李尚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合作治理研究》,河南大学,2014年6月。

[2]孙婧:《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安徽大学,2015年4月。

[3]胡文婧:《公众参与视域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农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4]裴育希等:《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问题的研究》,《理论前沿》2014第9期。

[5]杨春娟:《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经济论坛》2014年第11期。

[6]陈燕:《中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15年5月。

[7]何常全等:《建设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8]王春玲等:《基于GDP 导向下的西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失灵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20期。

[9]卢智增:《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学术论坛》2015年第9期。

[10]谷建恩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与启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11]王国华:《日本农业环境政策体系分析与评价》,《世界农业》2014年第2期。

[12]罗超烈等:《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拿大经验及启示》,《世界农业》2015年第6期。

[13]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12月。

[14]储小曼:《基于生态教育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4月。

[15]刘北桦等:《美国农业环境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第8期。

[16]李知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6月。

[17]张春楼:《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创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18]白美丽等:《德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19]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5月。

[20]王春玲:《多功能农业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研究》,《生产力研究》2014年第11期。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研究问题:

本文是理论联系实际,先提出研究的问题,在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据此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的对策。本课题主要研究或解决如下问题:介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总结;概括总结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阐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研究这些困境所存在的原因;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文献资料法就是通过对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间接的方式获得研究对象信息的方法。笔者收集了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各种期刊、报纸、互联网检索,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文献资料;收集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的相关文件资料,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证依据。

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国内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国外现状的异同,归纳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借鉴国外优秀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结合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建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法是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实际来观察、记录、测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式及途径,探究出影响治理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国情,总结出适合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道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