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中国青年志愿者培训状况研究及发展前景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15 21:51:17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张翠翠在《”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8212;#8212;以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例》中提到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正由简单的个人行为逐渐走向社会性群体行为,奥运会的举办和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志愿者活动走向了一个高峰。专业性大型的体育赛事和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需要大量有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也对志愿者 自身的素质和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志愿者培训和组织体系,来满足日益发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需要。充当”主力”的多是高校志愿者,他们自身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勇于参与到社会的志愿服务中去。学校志愿者志愿服务专业能力的提高对志愿者群体素质的提高和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进程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起长效的培训学校志愿者的机制是对志愿者服务的有力推动 。

在此情况下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就愈发重要,同时对青年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也要逐渐完善。在青年中高校学生就客观而言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依托高校发展培训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优势。

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

陈慧卉在《构建长效的高校志愿者培训体系》中有以下数据,广东青年志愿者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5.8 % 的青年受访者表示了解国际通行 的志愿服务,其余受访者均表示不太了解。在中国,绝大部分青年人仍把志愿服务视为”做好事、学雷锋”的单纯奉献为,而对于志愿服务的内容和知识缺乏基本了解,志愿者培训更显得至关重要。

王建华在《关于博物馆志愿者培训 和激励机制的探索》中提到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标准比较宽泛,大多是感兴趣并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但没有对志愿者专业做出硬性限制 ,有时会给志愿讲解工作带来一定”隐患”。一些志愿者自身素质有限,讲解过程中不自觉会说错降低讲解质量,一些志愿者认为只要熟记讲解稿就行 ,讲解中很少掺入自我感受,讲解效果不甚理想。

所以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培训机制来对志愿工作加以规范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现状

我国的现状,纵观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教育,从实践观察和学理分析维度,都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效果有积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