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1 11:01:54  

在群体性事件中,环境性群体事件发展的态势令人担忧。据统计,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更以年均29%的速度在递增。自厦门PX事件以来,四川什邡和江苏启东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环境群体性事件,全国各地的大小环境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骚乱。虽然国家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制度相继建立,但是这些与环境相关的制度建设似乎未能阻止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态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环境欠账积弊日深,随着民众的环境意识的提升,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容忽视。 

环境性群体事件属于群体事件的一种,对于它的研究,需要结合群体事件的整体框架,并从中深入到环境性群体事件的特殊性。首先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闫纪建(2010)在《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处置对策》中指出,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在20 世纪 50年代后期被称之为”群众性闹事”, 20世纪80年代初至80 年代后期称为”治安事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被称为”突发事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安机关称其为”紧急治安事件”,近年来我国官方和许多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称之为”群体性事件” 。我们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原因而引起的有众多人参加的并且严重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必须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重大社会性事件。而自2007年以来的各类环境群体性事件中,一类是项目尚未建成,公众基于预期利益受损而聚集抗议,对于此类现象我们称之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另外,事后救济式维权在环境领域也未消退,因环境而造成对生命健康权、财产权侵害的案例仍层出不穷,如尾矿库事故、尘肺病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对于群体事件产生的现状和特点,有很多学者给了他们的见解。杜英和杨静慧(2010)在《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中指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有:1.群体性,群体性事件中必有引发者和参与者而且其行为主体已经构成了群体;2.诉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提出的诉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完全都是无理取闹的;3.社会危害性,群体性事件虽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确实给我们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环境群体性事件有显著地特点即时间的跨度大,除突发环境事故外,环境群体性事件一般有较长的酝酿及持续过程,且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度正相关。反对大项目建设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中,除四川什邡,从项目启动到发生群体性事件只有两年左右时间外,其余的事件,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并且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诉求非常明确。无论是什邡还是启东事件,参与者的目标明确#8212;#8212;停止建设某个工程。这种现象也让化解相对容易,只要项目停止建设,群体性事件的动员基础就瞬间消失,事件能较快平息。

对于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张悦(2012)在《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中也指出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仍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之中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还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程度主要表现在:1.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从根本上了解群众的迫切需要;第2.政府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能力不强;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而环境性群体事件的原因除以上还有最有代表性的原因,即邻避设施的兴建。管在高(2010)在《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中提出,邻避设施引起群众抗争的直接原因是邻避设施对周边居民的负面影响包括:1.环境污染;2.社区形象;3.房产贬值;4.不确定性忧虑。

由于环境性群体事件预警时间长、有明确的利益诉求等显著特征,使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前实现多方有效沟通成为可能。覃晓辉(2012)在《邻避冲突成因及规避路径选择》中提出预防措施,一是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民众参与机制;二是建立具体的风险保障措施,包括: (1)各级政府和项目方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措施,使邻避设施在符合坏境保护要求的同时安全运行,从而减轻附近民众的担忧;(2)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 (3)政府或者邻避设施的项目方可以通过与当地民众签订环境保护协定的方式,明确设施运营之后的安全和环保,包括环境损害赔偿和违约责任等,来降低居民的不安心理,提高居民承认并接受邻避设施的意愿;三是建立经济补偿机制。爆发后的有效应对措施也很重要,王俊涛(2011)在《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中提到,一是应急处置上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把握舆论引导主导权,挤占谣言滋生的空间. 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牢牢掌握主动权。要把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决策意见迅速传达给公众2.科学设置议题,左右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二是根本措施上要健全利益诉求机制。

此外,不仅是在我国,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也存在着邻避设施引起的环境性群众事件。近年北美最大的环保运动之一,就是反对美国加拿大合作的”拱心石” 项目#8212;#8212;贯穿北美的输油管线。抗议者曾包围了白宫,甚至有数十人在抗议时被捕。不过,与中国突发式的社会松散行动的区别在于,美国人的反对行动最先来自于学术机构和NGO的质疑,然后是社会的相关环保组织的推动,然后是50名议员联名上书,然后是白宫官员回应,然后媒体跟进挖掘报道,次序井然。对项目支持或者反对的双方,在项目的很多技术细节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辩论,最终迫使政府推迟批准项目的日期。李玉娟和李林(2012)在《邻避冲突的成因和缓解机制探讨》提出,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中国,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邻避冲突也日渐突出,目前突出的主要是垃圾焚烧厂的邻避现象(例如广州垃圾焚烧事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邻避冲突的范围会逐渐地扩大,用西方国家的一套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邻避冲突就会水土不服,中国式的邻避冲突应该富有中国特色在缓解邻避冲突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邻避冲突的成因,通过成因的分析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注重信息的公开,广泛地动员公众的参与,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使邻避设施的建设更具合法性和合理性,加强官民的沟通和更加人性化的补偿是弥补邻避设施带给利益受损人的损失,从而使邻避冲突能有效地缓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