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融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姜堰三水四大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17 23:13:49
全文总字数:337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社区融合问题进行了很多的分析、研究和设想,为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框架。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说明,还是从微观角度深入,无论是运用定量手法,还是使用定量分析,其理论层面的成果较多,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都停留在构想阶段,其可操作性不大。
社区是管理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事务社会自治组织,承担基层调节任务。社区人口流动的现象普遍可见,为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居住问题,为了规划社区、更方便整体管理,社区融合提倡在允许一定分化的前提下,突出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功能的一体化,在社区内部实现社区的良性发展,辅助社会融合进程中对基层的管理。对社区融合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到什么社区问题是可以改善与改变的,改善与改变做到什么程度最有利于社区发挥最大的管理能力,从而可以简化社区问题解决过程,从根本上削减住民人际交往间问题频发的可能,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增进融合。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
对社区融合进行解析
-
探究影响社区融合的因素
-
找出测量融合度的具体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作为切入点,研究目标选择以姜堰三水新设不久的四大社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姜堰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三水街道的城镇化功能日益显现,溱湖大道以东区域不仅开发了多处商品房,而且已经集聚了多户搬迁安置户,城镇人口增加,原有村级基层组织已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需要。为了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和社区管理,经区政府批准,三水街道新设立锦联、马厂、金马、姜陈四个社区,对原陈庄社区管理区域范围进行了调整。
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群众、访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网络与图书搜索相关论文与资料数据等方式,深入考察社区个体特征,了解社区融合存在的问题类型与内容,由咨询各位干部与群众来总结完善准备不足、调查人员忽视的因素,从而归纳影响融合的不同变量。
1:2019年1月份去图书馆和在网上参考相关资料,记录相关信息,为开始具体写作做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4. 参考文献
[1]许林泽,韩芸.北京市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融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5843-5846.
[2]胡勇.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区融合——基于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的实证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8(05):37-43.
[3]桂敏,白新睿.新加坡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助推社区融合的实践探析[J/OL].中国成人教育,2018(12):93-96[2019-01-06].http://cc0eb1c56d2d940cf2d0186445b0c858.vpn.nuist.edu.cn/kcms/detail/37.1214.G4.20180808.1107.052.html.
[4]刘亮,高汉,章元.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基于社区融合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04):158-166.
[5]吴少刚.“三同”服务推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8(07):86.
[6]桂敏,白新睿.新加坡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助推社区融合的实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93-96.
[7]张潇文. “互联网平台”在社区融合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杨秀菊,刘中起.生活、关系、空间:城市社区融合共建的三维逻辑——基于上海市D社区的案例研究[J].城市观察,2018(01):145-156.
[9]何敏聪.社区教育:来穗人员融入社区的途径——越秀区在来穗人员中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1(02):97-100.
[10]吕顺.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特点及模式研究——以珠三角顺德区沙边村、龙眼村、西华村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14):192-193.
[11]赵方方.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7(10):186-187.
[12]陆自荣,张颖,赵永红.社区融合结构: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之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4):101-107.
[13]王玉龙,王政,唐娇华.社会治理视角下安置区老年人社区融合问题研究——以Z镇W社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8):83-84.
[14]张秀云. “村改居”社区新老居民融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5]陆自荣,徐金燕.社区融合测量的去经济维度——兼析“整合”与“融合”的概念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14(01):214-221.
[16]万玲.外来人口聚居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广州市S社区的经验分析[J].探求,2013(05):32-37.
[17]陆自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合的因子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29(04):92-98.
[18]孙肖远.社区党建创新:走向社区融合的现实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0(02):54-57.
[19]陈俊峰.“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融合思想探析[J].住宅科技,2009,29(01):36-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