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应对研究开题报告
2021-03-10 23:59: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使得我国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工作受到更大挑战,网群事件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由于我国对于相关的研究并不深入,国内学者对于政府应对的方法并没有形成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国内外应对网群事件的异同,分析我国政府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和探讨真正适用于我国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和实践操作建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维护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政府职能具有现实意义。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在定义、发展特点、成因、类型以及控制与应对方面,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没有明确的概念,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致来说,有广义和侠义之分。裘伟廷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广义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狭义网络群体性事件之别,狭义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包含反社会性的特点,而广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而是一种本着其高潮的情绪进行的社会性活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网络对公民意愿的表达提供了理想环境,正确处理网群事件成为政府维护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协调各群体间利益的重要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群事件频发,但由于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较少且不深入,以研究控制网络以及政府的应对策略方面为主,并未形成系统的方法以引导政府进行管理。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熟练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和政府危机应对等相关理论,针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展开对比分析,以我国“厦门px项目事件”和“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主,探讨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经验,分析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提出真正适用于地方政府的若干应对策略和实践操作建议。
2.2研究目标
1.熟练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其成因、特点、类型、演化规律与控制应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3月1日~3月20日:上传开题报告。(2)3月21日~4月5日:收集相关资料,掌握基本概念,完成阶段性报告。
(3)4月6日~4月28日:将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完成论文初稿与阶段性报告。
(4)4月29日~5月6日:修改并上传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shareef m a,kumar v,kumar u.predicting mobile health adoption behaviour:a demand sid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ustomer behaviour,2014,13(3)2. zheng z.user acceptance of mobile healthcare applications:an integrated model of utaut and hbm theory[j].ko-rean policy sciences review,2015,19
3.rho mj,choi iy,lee j.predictive factors of telemedicine service acceptanc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hysici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4,83(8)
4. 言靖.网络事件舆论形成模式及媒体特异性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