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0-09-15 22:05: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997年10月中国信息网第一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只有62万,而在今年(2017)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cn”注册保有量超过2000万,居全球国家域名第一。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从这样直观的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不可谓不快,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随时随地方面快捷地借助网络来自由表达对舆情事件的看法、态度和主张;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公众越来越青睐于网络这种具有空间开放生、信息共享性和传播快速性的表达工具。
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及政府的运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网络成为民众表达情绪、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使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大众声音得以集中体现,形成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这必将深刻影响到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据《半月谈》报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每天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如何有效的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权益,加强互联网的管理,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民主,如今己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推进信息公开、扩大有序参与、强化权力监督、加强议事协商为重点,不断拓宽范围和途径,努力丰富内容和形式,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民主权利;还提出了要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的诉求表达、情感需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强化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的要求。
通过网络,公众掌握了对某些问题的话语权,一方面可以使得原本没有纳入政府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重新得到关注,并推动其演变为公共政策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汇集舆情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依据。不过也应该要看到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既要清楚地意识到网络舆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局限性所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公众把网络看做利益诉求和维权的渠道,网络舆情随之不断向更深更广层次高涨,而政府也把网络看做汇集民意和征询意见的重要平台,把网络舆情看作政府决策的信息库。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如何畅通网络这种舆情表达机制是政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关乎公众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实现,关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乎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共性,从而对于构建与我国现行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公共政策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选题首先对网络舆情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由此确定了选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即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做由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议程的建立和政策方案的规划构成的过程,研究网络舆情对各个环节的影响;网络舆情能够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产生影响是基于对网络舆情的形成、特点和功能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其形成的过程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它的生成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其特点和功能能够让我们知晓它的缺陷及优势,并了解其产生影响的方式;在清楚理论框架和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就要具体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分析其是以何种方式对其产生了何种积极影响;然而,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也存在局限,因此,我们在津津乐道于此的同时,不能过分的夸大其影响;为了正确的利用网络舆情发挥其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就要使其趋利避害并采取措施来为其发挥影响创造条件。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和阐述新时期下,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有效的引导策略。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查阅获得所需资料,并且能够全面地、准确地阐述所要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的撰写利用图书馆、书籍、期刊文献等方式收集关于国内外对基于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的研究的资料,以及通过对部分政府网站的了解及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数据及理论资料。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自身论文撰写充实了背景知识,开阔了思维。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
第4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5周,翻译外文文献。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cnnic发布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中国信息安全,1997.10:1.
[2]. 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中国信息安全,2017,02:24.
[3]胡改丽,陈婷,陈福集,郑小雪. 我国网络舆情热度分析文献综述[j]. 情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