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企业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的运营及其监管研究开题报告

 2020-07-02 22:5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自1981年成立了第一家公益基金会以来,新中国慈善基金会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中国慈善基金会格局主要是由公募基金会一统天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社会领域的发育,部分公司企业集团以及先富阶层中有志于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们产生了独立进行专业化慈善运作的需求,这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基础。2004 年,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将基金会定义为:”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第一次将基金会划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非公募基金会,结束了公募基金会 30 多年来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自然人以及法人成立基金会,这为打破传统上单一的公募基金会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法规基础。

当前,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迅速崛起,其中,由企业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下统称企业基金会)由于资金雄厚、发展迅速,在社会公益行为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新型的公益组织,企业基金会虽然拥有其他类型基金会的一般特征,但其自身结构特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从其出资企业获取运作所需的资金、物资等资源,这种依赖性使得企业基金会与企业之间关系紧密,在实现其公益使命的过程中,由于战略慈善、专业化慈善等多种原因,不仅可能沦为企业附庸,治理水平还面临着突出的困境: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较低,服务性体系有待建立;独立性面临着来自资本与行政等多方掣肘,自主性能力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公益慈善法律不完善等诸多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为破解这些难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基金会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和研究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文根据企业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对企业基金会的属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运营和监管企业基金会的方法和方式,来探索和创新未来我国对企业基金会管理体制的建构;且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基金会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找到解决的意见及对策,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预防和解决机制。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