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网络时代公民监督权行使界限研究开题报告

 2020-02-18 12:32: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 1.研究目的:

全球化信息的浪潮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的大大降低,也更加及时,使得人们对政治、经济的知情和参与能力显著提高。当更加便捷的网络也成为公民行使权利的新手段时,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公民们参政与行使监督权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人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自由发表言论和评论国家政策方针:通过网络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自由发表自己的批评和建议,揭露社会黑暗和腐败现象,更加便捷地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已经高达8.29亿,且其中以年轻人为主,网络监督主体的年轻化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网络监督缺乏理性。在面对负面信息时往往采取较为极端的态度,且容易收到他人观点的影响,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和组织煽动群众,拨弄是非的机会,使得网络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秩序,产生了诸如网络水军带节奏的现象,乃至于干扰了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当前,民众对于信息真实性的辨认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监管规则尚不完善,一些新兴的自媒体为博人眼球,往往夸大事实,甚至凭空捏造, “开局几张图,剩下全靠编”的荒诞之举屡见不鲜。诸如“棉花肉松”、“塑料大米”,还有更早的“抢盐风波”等事件,充分说明了网络谣言的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由于公民对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不高,导致媒体受利益驱使,披着社会热点的外衣,挖掘、曝光他人的隐私信息,甚至捕风捉影,歪曲捏造事实,对公众人物或其他个人的隐私权造成严重损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网络时代下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界限,即公民在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时,既应得到应有的制度性保障,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实现民间网络监督与官方网络监督的对接、做到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与保护并行,坚持打击网络谣言与保护公民网络监督权并重。大致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明确网络监督的概念,总结公民网络监督的特点,罗列相关法律规定。

第二部分:综述国内网络监督现状,针对网络监督的现状分析形成原因,从而明确公民网络监督界限的必要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9.01.01-01.18,选题申报与审核,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并下达任务书;

(2)2019.01.17-03.05,开题报告撰写、修改、提交给指导老师;

(3)2019.03.06-03.20,分小组开题答辩,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常健.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四十年与公民权利保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28-38.

[2]秦小建. 公民监督权的功能及制度实践[n]. 学习时报,2017-02-15(007).

[3]潘红祥.行政执法过程中公民拍照行为的合法性及边界[j].政法学刊,2016,33(04):115-1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