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法律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06 11:09: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及意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通常是指生活困难、缺乏能力或被社会所排斥的人。这是根据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而不是他们的身体特征和身体状况来定义的,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并不十分符合“群体”在社会学上的定义以及特征,但是对于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这只是我们探索弱势群体的一个角度,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生活的主要规则,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调整。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探索、解释。

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切实保证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助于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背景下,法律作为保障弱势群体获得社会救助的有效手段,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发展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的焦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更是把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摆在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位置,针对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国在社会救助的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弱势群体问题,在随后的几年,弱势群体频频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获得了理论界的密切关注。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大力促进了我国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也推动了多方的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怀。我国的立法机关在保护弱势群体权利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文件,可以看出,在立法趋势上,已经逐步把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工作纳入到法制轨道。宪法、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文件都对弱势群体做出了特殊保护的规定,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了宪法,这是我人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提供了宪法上的依据。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我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专门法来对其进行保护。针对保护儿童方面,我国相继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主要有《残疾人保障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针对妇女,则有《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在《劳动法》中,也对妇女方面的保护做出了特殊规定。除此之外,针对社会转型出现的新问题,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纲要》、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扶贫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行政许可若干规定》的通知等等。这些法律制度的确立和政策的出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也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 研究内容:

一 一、绪论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8.1.22-3.5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18.3.6-3.18 开题报告写作、修改、提

2018.3.19-4.30 在充分了解阅读资料的前提下,依照写作提纲着手写作论文并形成论文初稿,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及时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李昌麒.弱势群体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基于经济法与社会法的考察视角[j].中国法学,2004(02):82-91.

[2]蒋悟真,李其成.社会救助“救急难”机制构建问题探讨[j].广东社会科学,2016(06):236-242.

[3]喻文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兼论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j].行政法学研究,2013(01):113-1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