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基于中美陪审制度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2 14:13: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目的:通过对中美两国陪审制度的比较,揭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以提出在当前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的同时,应加强对陪审制度的具体改革。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有所帮助,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选题意义:一、通过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公信度和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二、通过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不断探索,它必将在发扬我国司法民主的同时,更有力地维护我国的司法公正,提高我国的司法效率,加快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国内外研究现状
陪审制度的研究目前在我国仍然不够深入,尽管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重新成为理论、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者们发表了较具规模与数量的学术论文,掀起了一股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小高潮,但真正有影响的、深层次的学术争鸣与探索没有展开。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搜索,这一时期共有190余篇直接以陪审制度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正式发表于各类报刊与杂志,但高质量的论文并不多见。《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后,从完善立法方面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论文逐渐增多,但能够提出契合中国实际的建议的成果并不多。而且,到目前为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著很少,所能看到的比较全面的是姚宪第著的《构建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美陪审制度在历史渊源、运行机制、运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别,以及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遴选制度、适用范围、职权规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通过对中美两国陪审制度的比较,并结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论述了人民陪审制度可以从法律地位、参审程序、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陪审制度概述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在审判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状况,通过对中美两国陪审制度的比较,并结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提出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建议。
进度:2015年12月10日,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开始收集资料;
4. 参考文献
[1]施鹏鹏.陪审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6-138、193-204.
[2]李昌林.民众参与刑事审判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8-91.
[3]杨宗龙.人民陪审员培训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