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5 21:50: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片面追求较高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城市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拥挤,房价居高不下;大城市发展急,小城市发展劲头不足;新农村建设模式陈旧单一,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建设速度也是十分缓慢。显然,如何治理这些这些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本课题试图以更深入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及对策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关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发展现状
邱志强,金世斌,于水[1] (2015”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结构与提升路径”)研究认为:一方面作为一种工具理性,治理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世界各国通向现代化之路的普遍追求与必然选择。努力实现公共管理从统治型走向治理型转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趋势,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理性,治理需要与各国国情相适应,其实现形式必然具有多样性。
杜飞进[2] (2014”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8212;#8212;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如何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这一马克思主义没有给出现成答案的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建立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说明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但也毋庸讳言,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不够强等。
彭青萍,钟世红,郝猛[3] (2014”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研究认为地方治理是当今民族国家在面临一系列内外部环境挑战的压力下,在快速的社会变迁和众多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作用下选择的一条改革路径。首先,经济全球化浪潮刺激了地方治理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面临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不断增加,已有的政府行政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化。其次,政府的分权化改革与政府间权力关系的调整也使得地方政府重新选择发展路径。最后,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地方治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
赵振考[4] (2015”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研究认为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其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生幸福。为了应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地方政府治理的效能,需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谓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地方政府运用现代性制度、组织和观念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实现善治目标的过程。
马琨[5] (2015”信息公开视域下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研究认为现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普遍具备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三大服务功能,信息网络为地方政府打造了与民众良好互动的平台,创造了民众参政议政的途径,为提高其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保驾护航。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敢于接受挑战,适应信息公开的环境,提高自身素质,熟知使用规则,高效沟通,最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的困境及表现
廖振民[6] (2014”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探析”)研究认为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趋于复杂多变,官僚制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弊端凸显:官僚制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容易造成执政效能偏低、权力寻租膨胀、公民组织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