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kC对丙酮丁醇梭菌EPS和发酵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0-05-05 16:49: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生物膜是微生物为了适应不利生存环境,被自身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裹的高度密集微生物群体[1]。
目前普遍认为生物膜是微生物被自身分泌的水合多聚物包裹,覆盖于固体表面含有微生物集落的黏性膜层,可由单一菌种形成,也可由多菌种形成,是微生物抵抗不利环境的一种不可逆的生存方式。
其与悬浮状态下的微生物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基因转录、表型变异及代谢机制的改变等方面[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设计方案 2.1菌株的构建 2.1.1突变菌的构建 通过ii型内含子插入失活技术在prkc基因目标位点插入一段约2000bp的片段,导致该基因失活构建突变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验证。
采用菌落pcr或者液体培养后提取基因组pcr,分别以野生菌和敲除菌的基因组为模板,根据凝胶电泳pcr扩增产物验证片段大小(插入后,pcr扩增出条带电泳图上比野生型大大约2000bp)。
将正确插入的突变株传代三次,同时涂布在含有红霉素抗性(插入基因含有红霉素抗性)的平板上进行筛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