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山区道路线形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8 20:29:16
我国目前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14)[1]中的设计速度作为路线设计的基础参数,其余的设计指标均需要通过设计速度来确定。
但是,经过我国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以设计速度作为基础的设计方式,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的,尤其是重丘区公路的路线设计,平纵组合极为复杂,单一的设计指标已不能满足公路安全运营的要求。
现在国内外多以运行速度作为公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预测运行速度评价线形是否合理。
本课题以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县道新改建工程为例,基于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重丘区道路线形优化进行评价。
该工程改建后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所处地区为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
本课题以”重丘区公路”、”公路线形评价”、”运行速度”等作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利用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进行重丘区道路线形优化设计及发展历程,选取典型模型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总结出各方法的适用条件、评价原理和优缺点,选择国内外典型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1、国外的研究状况: (1)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是最早在公路设计中采用运行速度概念的。
澳大利亚学者DanielR.Jessen通过对小半径平曲线运行速度模型进行大量研究,认为平曲线半径是影响运行速度的关键指标。
公式 1.1 为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采用幂函数的形式来表述[2]。
V85= a Rb (1.1) 式中:V85#8212;运行速度(km/h); R#8212;平曲线半径(m); a,b#8212;模型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