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 > 正文

“融化的冰川”科普馆展示厅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3 19:38:45  

1.目的及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国内外研究分析: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帝在军事行动中掠夺和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在其去世后的公元前三世纪中,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用以收藏这些年来掠夺过来的珍贵艺术品和文物。与当今社会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心,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英国一位名叫汉斯·斯隆的内科医生兼收藏家把自己将近八万件收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由此, “大英博物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发展到今天,分化的已经非常细致,最主要的类别分为四大类: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及综合类。

随着科学探索脚步的不断延续,人类对自身以及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发展日趋迅猛,在美国,用以科普的博物馆就有三百多个,据了解,利用博物馆或科普馆获取科学知识的人已经高达61%。用哲学家罗尔斯顿的话说:“一个人如果对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我们生活和行动与其中的、支持着我们生存的生命之源没有一种关心的话,就不能称作一个真正爱智慧的哲学家”。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但是这种自然生态观也让我们认识到人们长期的把自身从自然环境剥离开来的这种独立个体观正在朝自然界伸出双手,这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实实在在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存在着。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弗兰克·奥本海默创建的旧金山探索馆形成了与传统博物馆形式不完全相同的公众开放场所,传统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几乎是置诸高阁,人们大多走马观花,而无法涵泳玩索,现代科普技术馆更多采取与展示内容互动、信息可视化辅助理解、以及交互体验、虚拟漫游等让参观者和科普知识近距离深入理解交流的展示形式,通过虚拟数字网络技术,可以得到更有利于科普教育功能的展览展示场馆。

在我国科普馆诞生的短短 一二十年的时间里,所成立的大大小小规模的科普馆为科普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其中1992年7月正式开放的“北京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首次为大众普及了第四纪冰川学,冰川馆不仅向大众传播介绍地球、地质方面的科普知识,也同时开展了“气候及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人类如何在未来冰期中发展文明”、“冰川现象在今天为人类储存提供能源功能及列人类文明潜在的巨大威胁”等专题学术交流活动。第四纪冰川其实是指第四纪气候大幅度波动、降雪量邹增的寒冷期,当时因为气候严寒而形成的冰川群非常庞大。近年来,关于南北极冰川正在融化消失的报道越来越多,在科学家对冰川融化几十年的观察中,担忧之心似乎只增不减,有科学家预测,2030年夏天,北冰洋的冰川将全部融化,这种大自然的变化已经让人到了无法忽视的阶段。

在世界上,挪威冰川博物馆也一直致力于收集、制作和向大众传播关于冰川和气候的知识。挪威冰川博物馆在1991年对外开放,它不仅在冰川知识的传播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由挪威建筑师斯维勒·费恩在1898年设计的挪威冰川博物馆在建筑造型上也堪称经典之作。费恩融合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与对挪威的环境、气候、传统和地域的感性认识,富有归属感,它即融入了周围景观、环境和地点,又与周围拉出了鲜明的层次,与之产生对比,凸显了冰川博物馆的特点而又不显突兀。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参观类场所,内在和外在都需要起到标志性效果,一个好的展览馆不仅在内容上意义明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在外观上也要与展示内容保持一致,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与本地传统文化相融合。

1.2 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作业主要是运用近几十年在自然环境变化中所导致后果较为严重的事件——冰川消融为课题出发点。致力于向人们传播冰川消融和气候知识,让大众了解到冰川消融会对极地地区生活的动物以及全球人类造成的主要影响,最后我们应该如何正视遥远的极地与人类之间产生的作用,这是本课题的目的。

根据建筑形态设计的自然观,设计出富有节奏、韵律和生命的展厅,并且运用交互体验设计的设计思想,利用力触觉反馈系统、VR体验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和动感人机互动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让大众能够在参观展厅时全身心融入时间空间,在新颖娱乐的互动中用趣味性的体验方式向大众传递出本展厅的现实意义,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毕业设计和论文是我们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表现形式,启发我们的思维以适应新的时代信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展现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平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