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理事选任机制的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8 20:55: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基金会因其特殊的运作方式在公益组织中特立独行,它的运营依赖于理事会的内部治理。作为对理事会内部治理的”事前控制”,规范理事产生办法是把控理事会构成的第一道关卡。近年来,我国国家政府对《基金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条理逐步明晰,社会越发关注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其中包含基金会执行机关的成员选择与确定,引发了一系列代理问题与基金会内部治理等管理学常见问题,我们不得不从基金会自身的社会形态出发,直面本质,探究其意思机关#8212;#8212;理事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由此揭露理事选任办法在其中发挥着的事前控制与始终调节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探索现行办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可能。由于基金会发展在国内外环境的差异下发育程度有所区别,研究过程中这种差异的出现成为了研究我国社会组织事业发展问题时的重要参考,以下论述将从概念到实践一步步细化,梳理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本课题的内在联系。
一、基金会理事产生办法综述
(一)基金会在国内社会组织中的特殊地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基金会理事选任机制的实现,建立在基金会对理事会的管理、授权以及与其他组成机制的相互关系上。在制定基金会章程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含创办者、捐赠人、理事、管理层、内部工作人员、政府以及主管单位等主体,为了保障基金会长远地存续,要求理事会成员需要具备处理或授权解决各主体间平衡问题的能力。而当前,基金会理事在职能上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等实际问题,表明理事会成员在此方面存在着能力与职业道德上的缺陷。但在现行的规定中,理事会成员的地位和人选几乎难以撼动。社会对理事的过当”仁慈”,往往导致基金会管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探讨理事选任机制这一课题,目的是尝试探索如何灵活运用选任机制来控制和提升理事会的整体”质量”,以帮助基金会更好地承接社会服务,促进和改善民生。
二、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