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泰州市高港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7 16:52:04
在”十五” 规划纲要中,我国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即以农民供工为主体,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城镇化道路。
在国家推动城镇发展的格局下,近年来泰州市高港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企业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道路交通修建也征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农民被一批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了特殊的社会群体#8212;#8212;被征地农民,因而很多农民因此失去了生活的根本来源。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农民的衣食父母,所以若想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失地农民生存的核心,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都较为低下,在现今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他们没有优势。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应的举措帮助失地农民就业,但是要想彻底降低这种社会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企业也要帮助失地农民就业,更重要的是,失地农民自身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一、城镇化进程中泰州市高港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现状的研究 高港区是泰州的滨江主城区,自2009年以来,高港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高港区城镇化率达59.9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失地农民15%无法就业。
截至2018年末,高港区城镇化率66.22%,失地农民18%无法就业。
虽然泰州市高港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失地农民依然面临就业问题。
他们没有工作技能,就业的选择就很狭隘,大部分人主要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型、高危险、高付出的工作,如做建筑工人、搬运工、装修工、洗碗工、清洁工、保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