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识别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9:50:26
论文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私人汽车成为了人们适应快节奏出行的首要选择。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汽车数量增长的背后给各大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毫无疑问这也给交通的管理带来了压力[1]。但是,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汽车增长的步伐,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停车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智能交通运行体系,建设平安、高效、可持续的交通管理系统的任务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城市交通污染、降低汽车能源消耗,伴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 )应运而生[2]。其中, 车牌识别技术(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作为能够自动、实时地检测识别汽车牌照的一种智能交通管理手段,一直是 ITS 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其关键技术之一[3]。以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为技术基础的车牌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对发送过来的的汽车图像完成自动识别,然后生成结果是仅仅为几个比特的车牌字符串,因此,不仅存储的使用极低,而且从管理数据库方便的角度,它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
论文的意义:
随着道路交通监控设备的不断普及,以及交通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的车辆牌照识别系统(LicensePlate Recognition system, LPRS)进入实际应用领域提供了契机[4]。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交通管理和车辆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措施和关键环节。车牌识别系统能够为各类交通管理方式提供依据,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1)车辆信息采集;(2)交叉路口车辆监控;(3)车辆收费管理;(4)重要出入口车辆管理;(5)区域车辆管理;(6)交通控制与诱导;(7)交通流量检测;(8)闯红灯等违章车辆监控等。因此,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提高车牌识别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对车牌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只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车牌识别系统,技术上,只是将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应用,造价昂贵且准确率不高。到 20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数值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图像图形处理器(GPU)的出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车牌识别的应用性研究[6]。至此,国外的车牌识别系统研发速度飞快,相应的开始在搜索被盗车辆、自动收费管理、车流量检测和智能车载信息提供等领域大放光彩。国外的一些高校及企业在车牌识别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不菲成果,甚至相当成熟[7]。
相比国外,我国在车牌识别技术上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因此,在车牌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上同国外成熟的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多年来,国内也加大对这些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取得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 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汉王眼”、成都臻识科技自主研发的“火臻眼睛”、香港亚洲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等。。我们之所以不直接采用国外的先进完善的产品,是因为我国车牌复杂独特的设计。我国的车牌由七个字符组成,既有汉字又有字母数字,同时,我国车牌使用的是改造后的黑体格式字符[8]。这一独特的车牌设计方式与国外的车牌规范并不一致,因此,国外许多成功的车牌识别系统无法直接应用在国内车牌上[9]。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基本内容
车牌识别系统包括三个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车牌识别模块、数据库模块[10]。它综合运用了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数据库访问等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一个智能电子系统。本次研究主要集中于车牌识别模块,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11-13],后续操作均是在预处理后的图像基础上进行的,然后设计相关算法进行车牌定位[14-16]、字符分割[17]、字符识别[18][19]等工作,得到车牌识别结果[20]。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