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性研究——以安达卢西亚纪念博物馆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4 17:19:27
1.1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需求满足也关注了生活品质的提升。博物展馆内部展示传统方式的主流结构主要分为:壁橱式、纵向推进式以及“年谱式”并沿用至今,虽各有特色但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展陈的多重需求,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展示设计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单一的展示设计形式向综合性设计形式转化,“叙事性”展示表达方式为我们的传统展陈方式带来更多了切入点。
“叙事性”交流过程中三个基本要素为叙事者、媒介和受述者,它们不仅存在语言文学中,也存在于非语言形式的艺术载体中,如色彩、视觉艺术、声音等。当前的博物展示空间设计多缺乏感染力,无法在有限空间中与受众引起共鸣,进而影响了博物展馆的文化传播,而由于“叙事性”展陈方式的特殊性,一定程度避免了博物展陈空间的趋同化,且其诙谐幽默的特点使媒介的亲和力更强,更迎受述者的情感需求,为展品与观者的互动交流构建了沟通桥梁。
博物展示空间使用功能的角度就决定了其构成具有特殊性,只有自由而无限定的空间形式才能不同于其他展陈形式。在博物展示空间中将展品演变过程(展品背景文化)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进行展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整体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加入空间因素的立体叙事文本,编排空间叙事内容,从而形成一套独立设计的理论体系。
1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博物展示空间设计经历了从美感到追求实用功能,从寻求空间形式到注重所有元素的相互关系,再到考虑“人性化”设计,从心理、情感方面考虑空间的感染力。虽国外在实践设计中运用叙事性设计较博物展示空间叙事性设计理论研究而言,前者更多,但就当前而言许多新兴博物馆通过叙事主线进行空间表达。每个空间都有一个主题,利用展示空间中的天、地、墙共同烘托其空间主题内容,构成连续性的故事情节,使受述者充分了解所要表达的主题。
我国展示空间设计主流结构中形式单一,易于次序混乱,或展陈形式不统一,缺乏展品、场景、观众的融合,陷入“形式”的局限,形式美而内部没有支柱撑起整体的展陈链条,且国内大多数展馆展陈形式趋同,导致缺乏吸引力。为增强展陈空间体验感,空间、陈列方式变化十分重要。而“叙事性”增加了视觉体验,巧妙的运用使空间、体验感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博物展示空间设计的意义,为空间注入了生命力,增加更多的体验性,使展品和观众有了更多的互动性。{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